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要闻> 探索长寿时代康养新未来

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

探索长寿时代康养新未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08 08:29

□记者 朱艳霞

日前,同方全球人寿、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长寿时代 康养新未来”——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并发布了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2023年该指数为5.53,低于2022年的5.70。

据介绍,退休准备指数取值0-10,数值越大意味着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指数8-10表明退休准备非常充分;指数6-8表明已有一定的退休准备,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指数低于6表明退休准备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解释称,退休准备指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退休责任意识”“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下降,其中,“退休计划完善度”影响最大,从2022年的4.19下降到2023年的3.84。可能的原因是受访者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性增加,另外,受收入下降等因素影响,个人退休计划需要重新制定。

多数居民倾向定额储蓄

当前,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资产积累规模较小,资产结构严重失衡。陈秉正表示,相对于不定额储蓄方式,多数居民更倾向于用有规划的定额储蓄方式积累养老金。从受访者统计看,社会保险、银行理财和个人养老金是覆盖率最高的3种退休财务准备方式。从退休财务准备需求看,人们在选择退休准备相关的金融产品时,最关注的是本金安全、流动性和账户的公开透明。人们更希望从专业机构获得全面、专业的养老规划咨询服务。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当下,提供差异化养老顾问服务或将成为养老金融业下一个竞争热点。

作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实施,北京、天津、杭州、广州等36个城市和地区率先进行试点。报告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询问受访者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支持态度、预期支取模式,以及现行1.2万元缴费上限的合理程度。

陈秉正结合调研结果表示,实际开户数据充分说明个人养老金政策仍处在起步阶段,政策发挥常态效果还有赖于后续宣传扩大和参与率提升。综合来看,尽管国家鼓励参加人长期领取个人养老金,且偏好固定额度逐月领取的受访者最多(40.96%),但仍分别有26.50%和15.74%的受访者偏好“分次全部提取”或“一次全部提取”。较大比例的受访者放弃按月长期领取个人养老金,或是出于避税的考虑,但却让个人暴露在长寿风险之下,不利于优化全生命周期效用。

构建康养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康养需求正在爆发。许多保险机构已有实践,布局康养生态圈的路径包括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创新产品融入健康管理、构建康养服务体系等。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彭勃介绍,基于外方股东荷兰全球人寿领先的养老金融服务经验,同方全球人寿连续十余年联手清华经管学院开展针对中国居民退休准备现状和需求的调研,于2017年在公司设立医养项目中心,并通过链接各合作方的优势资源,为客户提供财务稳健的养老金融产品和“一站式”医养服务解决方案。

此外,彭勃透露,同方全球人寿于近期携手国际化养老服务品牌奥登特成立荷寿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整合优质资源,加速拓展养老服务版图,配合养老保险产品,提供全方位、定制化、国际化、专业化及标准化的养老服务,确保服务的长期性及稳定性。

荷兰被普遍认为是养老金体系管理水平最高、养老资产最充裕的国家之一。荷兰驻华大使馆卫生、福利和体育参赞史明康介绍,在荷兰,GDP的4%用于包括老年人护理在内的长期护理,这一比例高于其他发达国家。除了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环境外,技术和创新是避免荷兰老年人护理部门支出增加及人员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在史明康看来,中国与荷兰一样都面临养老服务业改革,共同迎来一批新一代老年群体。这些老年群体想要保持对生活的掌控力,让生活更有意义,则需要寻求变革。他认为,未来应注重养老护理适应老人实际生活需求;鼓励开展老人自我管理、家庭护理和数字护理;投资居家护理、日常护理和活动中心相关创新项目,通过国际合作不断催生技术创新,提升老人生活质量,优化生活环境,让老年群体更幸福、更健康、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