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中小险企如何探索“保险+养老”之路

中小险企如何探索“保险+养老”之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08 08:28

□刘睿文

面对中国老龄化趋势,作为与养老契合度最高的产业,保险业将其视为行业增长的第二曲线,纷纷积极布局。与此同时,随着行业转型步入深水区,保单销售难度加大,保险公司纷纷通过承诺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和对接社区养老服务等方式来促进销售,而参与养老社区建设自然成为保险公司首选。自2013年起,保险公司投资兴建的养老社区陆续亮相,截至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保险+养老社区”业务,一时间形成保险业涌入养老产业的热潮。

在推进“保险+养老”过程中的困境

面对老龄化机遇,中小保险公司自然也希望“分一杯羹”,特别是面对产品同质化趋势,中小保险公司必须在产品的附加服务方面下足功夫,“保险+养老”显然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然而,在具体推进“保险+养老”的过程中,中小保险公司却面临着尴尬和困境,一时之间进退维谷。

建设养老社区动辄投资几十亿元,经营现金流小、资金回报周期长,运营成本高且不确定因素很多,需要保险公司具有雄厚的财务实力、良好的风控能力、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以及养老社区的运营与服务能力,这些显然都超出了中小公司的能力范畴。

“保险+养老”不等于“保险+养老社区”

“保险+养老社区”模式面临困境,中小保险公司就没有出路了吗?显然不是。在此,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其一,“保险+养老”是否等于“保险+养老社区”?基于跟随战略的惯性,看到头部公司纷纷自建或收购养老社区,中小公司便习惯性地将“保险+养老”等同于“保险+养老社区”,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依照民政部的养老规划,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为“9073”:90%的老年人口依靠居家养老,7%依靠社区养老,3%依靠养老机构;目前“保险+养老社区”所服务的人群实际上仅仅集中于3%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广阔市场并未涉及。其二,“保险+养老”是否仅限于与养老服务对接?这也是一个误解。除了对接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外,保险公司还可以开展养老年金产品供应、养老财务规划管理、对接养老医疗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因此,中小保险公司应当转变思维,立足地方需要,积极参与养老三支柱建设,加强养老保险产品和老年健康险产品的开发和供应,聚焦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走出符合自身能力实际和经营特点的“保险+养老”之路。

可借鉴四条破局路径

中小保险公司破局“保险+养老”的路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开发符合地方实际的养老保险产品。中小保险公司应该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立足自身资源特色和运营能力,积极参与地方养老三支柱建设,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有效对接企业(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参加人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长期领取需求。同时,积极开发各类投保简单、缴费灵活、收益稳健、收益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产品,抓住养老保险发展的市场机遇。

二是积极推动保险对接社区养老模式。所谓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的优势在于,由于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只是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因而不需要专门建设养老公寓和完整的养老设施体系,投入的资金大大减少,且其运营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都相对较小,更适合资金和能力都有限的中小保险公司。今年11月,《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拟选择50个左右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鼓励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等服务。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地方实际,选择优秀社区养老机构开展合作,以保险对接养老服务结算机制为核心,积极探索保险+社区养老科学模式。

三是立足自身能力,适度参与保险对接养老社区。中小保险公司目前对接专业养老社区一般为轻资产模式,主要包括两大模式:一是 “轻资产+委托运营”模式,主要是以租赁物业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方式经营。二是“轻资产+轻运营”模式,主要是以子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对接养老社区,专业分工、适度参与运营。各中小保险公司应当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综合能力,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客户引流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轻资产模式,适度参与对接养老社区。

四是发挥保险优势,促成保险+养老+医疗+健康管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应当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产业整合优势,根据养老产业运行原理开发专属产品,全面打通保险产品与养老产业的结算通道,从而通过保险,将养老与医疗、健康管理、照护服务等相关产业全面整合,实现养老产业生态的整体协同发展。

推动“保险+养老”要保持战略清醒

需要强调的是,中小保险公司推动“保险+养老”不能头脑发热,盲目跟风,需要时刻保持战略清醒。

一是要立足自身战略需求。中小保险公司资源有限,经不起反复折腾,因此在推进“保险+养老”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自身战略目标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布局,务实推进。切忌跟风投资、追逐潮流。

二是要量力而行,科学测算。中小保险公司资金和承受能力有限,不可能复制头部公司重资产模式,只能依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科学规划养老项目的规模和运营方式,科学测算和管控成本风险,量力而行,走适合自己的轻资产模式,

三是要尊重专业,有所不为。养老服务并非简单的吃住保障,而是系统服务,有其自身的经营规律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运营专业门槛很高。要认识到保险业在养老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遵循养老机构的运营规律,充分尊重专业养老机构在养老运营方面的专业能力,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减少介入,立足双方各自专业优势,科学分工,相互协作。

四是要突出服务地方的定位。中小保险公司推动“保险+养老”应当将注意力和目标市场放在自己有机构的地方尤其是注册地,集中力量做好做透地方市场的养老服务,从而真正发挥出中小公司在保险业乃至国家战略中的定位。

五是要做好风险隔离。由于养老产业运营规律与保险业有很大的差异,且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因此保险公司应当与养老社区做好有效的风险隔离,通过设立专业养老子公司的方式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确保相关经营风险不会向保险公司传导。

与中国养老产业共成长是必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滞后对“保险+养老”战略落地形成制约。目前国内养老机构管理及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长期经营战略,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严重滞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关服务机构发展不足,养老与健康、医疗的结合不充分等,这些都制约了“保险+养老”的充分落地。

然而,面对已经迎面而来的老龄化大潮和“保险+养老”发展的黄金窗口期,等待中国养老产业成熟或者中小保险公司自身实力发展起来再推进“保险+养老”,显然都是不现实的,与中国养老产业共同成长成为必然选择。中小保险公司要深度参与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借助保险机制,帮助中国养老产业走向规范、精细、丰富和多元,在成就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同时成就自身发展。

(作者系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