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阅史探微】回溯解放初期南通折实储蓄

【阅史探微】回溯解放初期南通折实储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08 08:28

□程太和

所谓“折实储蓄”,就是将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混合价作为一个折实单位,诸如粳米、食油、煤球、龙头细布等物品,根据其若干天市场平均批发价,以人民币计算出一个折实单位牌价,由人民银行定期公布。人们认购或存款时,将本金折算成几个单位,取款时仍按存款的单位数及每日调整的单位给付本金和利息,以保证存款不受物价影响而“缩水”。也就是说,人们手中的钞票在存款时能买多少物品,到了取款时还能保证买到那么多物品。物价上涨形成的币值差额,由国家银行予以补贴,以此保证人民币职能的正常发挥。

1949年2月,南通解放。同年6月,人民银行南通支行成立,当月,即开办折实储蓄。折实单位为中籼米2市斤、中小麦2市斤、豆油1市两、小籽盐1市两、“孔雀”细布1市尺等5种商品前5天的趸售平均价,每天挂牌公布。1951年1月1日,人民银行苏北分行统一折实单位为中籼米2市斤、中小麦1市斤、豆油1市两、“孔雀”细布1市尺等4种商品前3天的趸售平均价,每天挂牌公布。折实储蓄开办后,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折实储蓄的意义,为国家筹措资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1950年4月和5月,人民银行南通支行又先后开办定活两便储蓄和保本保值定期储蓄。1950年12月与1951年1月,又先后增办零存整取有奖定期储蓄和定活两便定额储蓄,并实行同城通存通兑。银行以部分利息作为奖金,定期开奖,提升了市民参加储蓄的兴趣。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南通百姓积极响应,将省下的每个铜板存到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尽绵薄之力。

1949年6月,人民银行南通支行刚成立时,储蓄服务机构只有支行营业部和唐家闸办事处。后在商业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区增设储蓄网点。1952年,该行在市区及唐家闸拥有储蓄网点(专柜)1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