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发挥人民币汇率稳定器作用

发挥人民币汇率稳定器作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07 08:24

把握好人民币汇率的韧性与弹性,避免市场情绪出现较大起伏,防止汇率大起大落。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延续双向波动,稳定器功能将进一步显效。

□邓宇

从人民币汇率来看,2023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单边贬值且呈现宽幅波动。但是,人民币相对于非美元货币普遍升值,表明人民币稳健性相对增强。四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收复失地,呈现快速“由贬回升”走势,预计人民币汇率总体将延续双向波动。四季度开始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渐企稳,大幅单边贬值的概率不大。2024年人民币汇率将有比较好的基本面支撑,欧美央行强势加息的周期基本结束,人民币“由贬回升”的积极因素将逐渐增多。预计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将维持企稳态势,但下半年可能由于内外不确定性或者突发性事件,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宽幅波动的概率将可能上升。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此,需要把握好人民币汇率的韧性与弹性,避免市场情绪出现较大起伏,防止汇率大起大落。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延续双向波动,稳定器功能将进一步显效。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并延续双向波动

2023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主要在于美元持续走强,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同时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出现一些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压力。虽然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处于阶段性低位震荡,但人民币相对非美元货币均有不同程度升值。截至2023年9月末,人民币汇率指数较6月末上涨2.9%;其中人民币对英镑、欧元、日元分别升值4.3%、3.9%、3.5%,较其他非美元货币走势同样偏强。从四季度开始,人民币汇率将逐渐企稳,特别是11月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基本结束,美元逐渐走弱,人民币汇率开始“由贬回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基本结束,美元开始走弱,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的概率上升,美元指数“由涨转跌”,结束了长达3个月的连续上涨走势;二是国内经济基本面改善,财政和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形成较好支撑,IMF和世界银行均上调今明两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值;三是季节性结汇以及市场一致性预期增强,共同推动人民币汇率短期升值的情绪高涨,前期不少企业对结汇处于观望阶段,结汇比率不高,但随着人民币“由贬回升”,企业结汇意愿增强,预计季节性结汇将迎来一波高峰。

总体预估,2024年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因素包括:(1)经济基本面,三季度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经济加快回升,随着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的积极因素增多,贸易顺差虽有下降,但总体上仍有可能维持在一定的规模,对人民币也有积极影响。(2)美元方面,预计美国经济将可能实现“软着陆”,四季度美元仍将维持强势,但明年美元能否维持走强态势有不确定性,美国债务问题待解,而且经济呈现下行趋势,美联储货币政策迟滞效应可能显现,不排除2024年出现弱衰退,美国长期国债上升的动能将减弱,预计中美利差将渐趋收窄。(3)跨境资金方面,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增长,国际国内投资信心增强,资本市场和人民币资产配置将迎来新的机遇窗口,跨境资金有望恢复净流入,人民币资产配置将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人民币的避险属性也有可能在国际局势动荡时期显现。(4)汇率政策方面,尽管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但总体上汇率政策留有余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强调“稳预期、防超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面对内外不确定性,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大幅单边行情,中国人民银行可能继续启动包括“逆周期因子”、外汇存款准备金等政策组合来保持汇率稳定,有望促进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5)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加快,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资结算规模持续增长,人民币国际使用便利化提升,预计将有望推动人民币外汇市场供需改善。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器功能持续显效

人民币汇率“由贬回升”缺乏充分支撑,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仍存,而且存在宽幅波动以及阶段性贬值承压的可能性。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1)国内方面。预计中国出口及顺差仍将持续承压,净出口仍将是经济增长的拖累项,经济基本面虽有改善,但经济运行仍存在总需求不足、基础不牢固等问题,而且潜在的内外风险挑战不可忽视,防范系统性风险仍是重点,人民币出现持续性升值的动力或有不足,预计2024年人民币汇率(离岸人民币)即便小幅升值,幅度也不会太大,而且持续时间有待市场检验。(2)国际方面。美联储加息周期虽基本结束,但利率将在高位停留一段时间,美国长期国债可能维持高位震荡,美元指数和长期美债收益率将继续震荡波动,人民币汇率将可能继续承压。关键的变量在于2024年作为地缘政治的重要年份,地缘政治局势仍有动荡,“黑天鹅”事件或将发生,美元作为全球避险货币仍有走强预期,中美/中欧经贸关系仍将面临不少波折,美国总统大选等存在变数,预计这些外部事件将可能造成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波动。鉴于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分化以及利差倒挂短期内仍难以扭转,利差走阔将对跨境证券投资带来持续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渐企稳,短期宽幅波动的可能性仍存在,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将延续双向波动走势。相较于2023年人民币汇率宽幅波动以及贬值行情,预计2024年人民币汇率将有比较好的基本面支撑,人民币“由贬回升”的积极因素将逐渐增多,而且面对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人民币避险属性有望进一步显现。预计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将维持企稳态势,其间可能有2%-3%的升、降幅,下半年可能由于内外不确定性或者突发性事件,人民币汇率出现宽幅波动的概率将上升,升、贬值幅度可能扩大至4%-5%。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格局不变,相较于其他非美元货币,稳健性相对将增强,单边持续大幅升值、贬值的概率较小。但考虑到国际国内政经形势复杂多变,须谨慎评估人民币汇率走势,防止汇率大起大落。市场交易情绪过重也会造成一致性的单边持续贬值或升值,不利于汇率稳定均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此,预估人民币汇率目前“由贬回升”的幅度仍在预期范围内,但大概率也不会出现单边持续升值的情形,汇率维稳仍是主基调。

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并防范汇率风险

经过这几年的压力测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汇率避险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较好地适应汇率的波动,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主动配置汇率避险工具。统计显示,2022年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1%;企业外汇套保率为24%,连续3年上升,较2016年增加11个百分点。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出海”经验更加丰富,适应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增强,将有望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本币结算以及人民币直接投融资等在加快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增强创汇能力。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基本结束,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风险将有所缓解,人民币汇率也将逐渐企稳,总体上有利于出口企业管理结售汇与汇率风险。从发展趋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由贬回升”持续的动能有待观察,除了市场升值预期以及季节性因素外,仍应谨慎评估人民币汇率走势,避免出现单边行情,保持汇率稳定均衡仍是主要方向,从而预留汇率波动空间。企业和机构需要进一步巩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保持有序的结售汇节奏。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