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做好五篇大文章 为山西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监管篇

做好五篇大文章 为山西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2-06 08:25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谭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暨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刻领悟“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这一重要论断,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紧扣山西高质量发展所需,聚焦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使命重大战略,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为山西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一、支持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赋动能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引领金融业充分发挥组织资源、连接供求、优化配置功能,统筹用好信贷、债券、保险、资管等手段,增强“政银保企”金融服务对接、“险资入晋”品牌效应,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积极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是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开发区建设,加强融资对接和要素保障,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鼓励银行机构结合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采取更加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还付方式,提供持续资金支持。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首贷和续贷投放,开展保单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业务。支持保险机构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业务。

二是提高科技金融行业服务能力。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支行,加强科技金融制度建设,单列信贷规模,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优化科技金融业务流程,实行差异化贷款审查标准。落实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政策,适当提高科技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三是协同优化科技金融外部生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向金融机构推送科技企业、重点项目名录,探索建立投贷联动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信易贷”等政府公共数据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加强融资需求对接。

二、发展绿色金融,为碧水青山亮底色

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有关要求,结合《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将金融机构绿色低碳转型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评价,不断创新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措施路径。

一是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把握煤炭周期性波动与山西金融风险关联关系,加大跨周期、逆周期、长周期调节力度,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持续深化能源革命,保障能源稳产保供,支持清洁能源投资、推广运用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探索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大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二是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发展规划,引导开展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债券业务,支持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太原、长治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配合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完善碳减排量等环境效益测算、信息披露工作。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推广绿色保险产品,探索费率调节机制,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技术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深化新能源商业车险综合改革,丰富公共交通类保险产品供给。推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多灾因巨灾保险、公路堤坝灾毁保险,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三、强化普惠服务,为协调发展添动力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自觉担当惠民利民的责任和使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多元的金融服务。

一是强化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常态化开展“千名行长结对子”活动,深入推进“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深化“银税互动”,推广“惠商保”个体工商户综合保险。配合完善税务、市场监管等大数据服务平台,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做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及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申报工作,支持符合条件地市申报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乡村文化繁荣、城乡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满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农村新型产业多元化金融需求。支持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推动普惠型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质”,将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至全省产粮大县,推进中央政策性小麦、玉米制种保险。扎实做好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深入开展督联,推动问题整改,确保“应贷尽贷”。

三是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完善社会领域投融资体制,推进社会事业补短板。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行业的综合金融支持,提升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领域的信贷供给。落实落细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措施,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发挥普惠型人身保险保障民生作用,完善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运行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鼓励发展面向县域居民的健康保险。深化车险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发展。推进城乡居民地震等巨灾保险试点,积极开展防灾减损工作。强化金融素质提升和消费者保护,广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健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四、推进养老金融,为民生福祉强保障

强化政银保协同,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领域适老化改造,大力支持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统筹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老年群体健康保障、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加强个人养老金政策和金融产品宣传,做好晋城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参保扩面。大力发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提供更多基于山西省情、符合养老需求、长期保值增值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加强养老保险业务监管,压实销售管理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规范保险销售行为。

二是强化老年群体健康保障。深入调研山西老龄化发展实际,推动对接保障需求,提升老年群体医疗、健康、意外保障水平。支持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动晋城国家级试点取得成效,推进临汾试点稳步开展。支持“晋惠保”“晋康保”等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发展,扩大老年群体承保覆盖面,提升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针对老年群体意外保障需求,引导提供适合风险特征的意外保险产品。

三是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金融产品与养老服务资源,积极支持康养项目建设,加大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改造等投资力度,推动山西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在风险有效隔离基础上,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

五、促进数字金融,为行业发展保安全

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聚焦效能和安全,协调推进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数据治理、科技能力等方面变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

一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改善组织架构和机制流程,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大力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强化数字化转型监管评估,加强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二是强化信息科技监管。加强数据与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置,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全方位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深入开展网络安全风险排查处置,以数据为中心,以网络安全为重点,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完善技术保护措施。加强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严格外部合作方准入。

三是加快监管数字化转型。开展监管大数据平台试点工作,提升数据挖掘、建模分析和智能工具使用能力,与监管工作流程有机结合,强化对日常监管工作的支撑。落实智能检查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智能检查实验室平台,通过扩建检查模型库、成立智能检查分析小组、用好资金追踪工具、深化系统数据治理等,切实提升现场检查工作质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为山西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