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观察:普惠金融要“提质”

记者观察:普惠金融要“提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1-29 16:18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康民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现在已走过整整十年历程,普惠金融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十年间,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呈现“增量、扩面”的态势。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惠金融服务获得显著提升的同时,民众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期望值也在逐步提高,从国家层面而言,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样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主要任务已经由“增量、扩面”转变为“提质”。

如何做好普惠金融质的提升?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破题需要多方发力,更需要精准施策。

要做到精准,重点是针对小微企业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包括针对小微企业的“首贷”拓展、信用贷提升。具体而言,一方面是面向“无贷”企业拓展金融服务,深度研发小额信用贷款的创新产品,逐步建立“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使更多金融机构具有服务和陪伴小微企业成长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差异化制度安排,适应各发展阶段、各类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实打实地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特别是强化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丰富创业、助学等金融产品,包括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的服务。从保险行业来说,应当丰富服务小微企业的财产保险和服务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人身保险产品,优化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三农”是普惠金融的重点,要做到精准,就应当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层次分明、竞争合作的银行机构服务格局。深化银行机构内部专营机制建设,在涉农信贷审批、人员力量、信贷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倾斜;不仅如此,还应尽力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提高对农户、返乡入乡群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