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观察: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记者观察: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1-28 21:23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何建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成为热议话题,笔者朋友圈多位年龄介于30-40岁的职场男女已经或计划布局商业养老。他们认为,提早布局养老,一方面是要为自己谋求体面的老年生活,另一方面是要为子女减轻赡养负担。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8亿人,2050年将超5亿人 。这为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近年来,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响应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在养老产品开发、养老财富管理、机构养老服务等养老金融领域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金融机构推出个人养老金产品总数超过700个,涵盖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四大类别,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养老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痛点问题,比如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养老产品普及率不高、养老服务可得性有待提升等。

“五篇大文章”对金融机构提出了要求,也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演进,金融消费者的储蓄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基本养老金账户收支承压,养老需求多样化、分层化和差异化特征逐渐显现,投资者投资偏好改变等等,将对银行理财业务、商业养老保险、信托业、证券资本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叠加我国居民财富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养老政策的推动,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在养老金融领域大有可为。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既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发展、追求业绩增长和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积极参与并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个人养老金对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个人养老金擘画了发展蓝图。一年来,个人养老金实施开局有力、起步有序,但也存在一些痛点。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在加大宣传教育、适度丰富产品、提升投资回报、推出医护增值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

二是创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体系。需求决定供给,我国居民在养老金投入、支取以及投资风险偏好等方面差异化明显。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推出操作简单、缴费灵活、收益稳健、收益形式多样的普惠养老金融产品,为居民提供多种可预期养老规划选择的同时守护好、充实好百姓养老“钱袋子”。

三是积极参与并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泰康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大家保险等保险公司在机构养老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初步呈现差异化发展之路。未来,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可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风险有效隔离基础上,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努力提升养老服务可得性。

四是支持养(涉)老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尤其是很多养老产业具有投资巨大、收益周期较长的特点,需要金融业给予支持。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持有资金规模大、周期长、来源稳定、运用灵活等优势,为养(涉)老资金管理、房地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