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

重试点 探经验

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1-28 09:39

□记者 王方琪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将持续为转型金融标准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围绕石化、纺织等重点产业研究转型金融标准,并支持地方开展试点。”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现有的转型金融工具比较单一,尤其是股权类和保险类产品较为缺失,绿金委将积极推动转型金融产品与工具创新。”

人民银行研究局日前发表专栏文章指出,人民银行将借鉴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工作经验,逐步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共同适用的转型金融标准。

浙江路径和重庆实践

人民银行研究局指出,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地方先行先试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全局发展。2017年以来,全国10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一系列有益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2022年,首批试验区顺利收官。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主动加强区域金融转型研究工作和实践,依托湖州、衢州绿色金融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转型金融的浙江路径。”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研究处处长贺聪介绍。

贺聪表示,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一方面扎实开展研究,形成“双碳”目标下浙江转型金融发展路径研究、金融支持纺织低碳转型的探索与建议等系列成果,对碳达峰背景下浙江重点领域转型发展现状和资金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测算,并提出浙江在转型金融发展的整体框架、具体路径和着力方向;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转型金融五大支柱(界定标准、披露要求、金融工具、政策激励、公正转型)在浙江率先落地,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转型金融“五个一”工作,也就是确立一个试点行业、制定一套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创新一款转型金融产品、出台一项配合支持政策、建立一套转型金融信息披露机制。

目前,湖州、衢州分别聚焦纺织、化工行业,初步形成了转型金融标准、产品、政策、信息披露等落地实践的闭环路径。宁波、温州、绍兴、金华、台州等地初步确定了转型金融试点行业。未来浙江将强化部门协同,合力推动以纺织业为突破口,先行开展省域转型金融试点,研究出台全省转型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应用湖州纺织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率先形成纺织业转型金融实践的浙江经验。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商奎表示,重庆要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依托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推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打通转型金融全流程,加快推动转型金融从理论框架到落地落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实践。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李铀表示,为更好支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转型金融落地,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指导重庆市省级征信平台(重庆征信)开发了企业碳账户系统。该系统已和重庆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形成了碳数据的一组库、碳核算的一本账、碳披露的一张网,助力实现碳减排支持工具和转型金融试点相关的数字化碳核算支撑。

人民银行研究局表示,鼓励更多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立足区域实际,继续探索多样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支持有特色、有基础的原试验区升级,鼓励发展转型金融,持续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全局发展贡献基层力量。

在产品和业务层面创新

马骏表示,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需要金融机构在产品和业务层面创新。建设银行针对传统高碳行业发展转型金融,推出特色金融服务支持高碳行业通过技术改造降能耗、降排放。去年开始,建设银行在绿金委旗下牵头了一个转型金融工作组,取得了很多对业界有益的研究成果。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建设银行聚焦产业低碳转型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加快建立和完善碳核算体系。

“作为金融部门,我们要利用好转型金融等有效工具和手段,探索出一条推动高碳企业主体有序降碳的合理路径。”纪志宏认为,“从实践看,对高碳主体转型绩效的测算仍是一个难点,需要碳核算数据作为基础性支撑。随着各个部门碳核算意识增强、核算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成熟,将进一步便利转型金融发展,更好引导资金流向,引导企业自发减排,同时也能为公正转型提供更加精确、有效支撑。”

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洪斌表示,建设银行在一些地方推出“转型金融贷”产品,把高碳企业碳排放强度和银行贷款利率挂钩。“银行跟企业合作时签合同,在企业碳强度绩效考核时每年设定一个目标。目标实现了银行可以给企业利率优惠,最终达到全过程碳减排目标将有更大激励。”李洪斌介绍,“这就让企业有内生动力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把碳排放强度降下来。”

马骏认为,转型金融需要更多股权、保险类融资工具。

据悉,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提出,服务“双碳”目标成为保险业一项重大使命,保险业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金融动力。在福建,阳光财险响应地方政府引导经济绿色转型号召,创新开发了“福建森林气象指数保险”,支持当地林业发展及固碳增汇事业。同时,该公司还通过加强与各地碳交易市场沟通交流,寻求与高耗能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研发“低碳项目机器损坏碳交易损失保险”,探索为参与碳交易的各类企业提供减排设备碳损失保障,助力棕色产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