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1-02 08:07

□记者 胡杨 朱艳霞

10月30日至31日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并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要求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明定位: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国际形势越发错综复杂的双重背景下,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六年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如今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民生银行研究院首经团队认为,从“全国”到“中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指出,在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等。

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刘晓春看来,这五篇大文章所代表的关键词,实际上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做好这五篇大文章,意味着对金融的要求变得更高。“不再只是以前简简单单的融资,而是应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刘晓春说。

定目标: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由大而强。本次会议也对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把握方向,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正在从资本与技术的承接者走向资本与技术的输出者,这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个高效、稳健、开放的金融体系,努力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强,意味着国家强。”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指出,要实现金融强国目标,需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未来几年如果能将这些目标落实,预计我国金融工作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怎样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首经团队认为,必须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强国的特征包括开放的金融市场、丰富的金融产品、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等要素。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要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国际金融产品、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为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各国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强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畅“金融血脉”,强“经济肌体”,建“金融强国”,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基础。会议继续以强化金融监管作为主要议题,延续上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强监管”政策基调。会议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连平预计,未来几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将加强针对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业务,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叉业务,非法集资、欺诈销售、操纵市场、信息泄露等违法违规行为,多层嵌套的复杂运行结构或金融产品,各类金融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风险领域的监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有助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

“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发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还应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尤其是监管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对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防风险:聚焦重点领域分类施策

除采取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外,要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应聚焦重点领域分类施策,推动金融业安全稳健发展。会议对“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加强外汇市场管理”等重要内容作出全面部署。

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而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预计,后续将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和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构建,如对地方政府建立约束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租赁住房建设等。同时,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推动风险化解,避免风险化解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其中的关键便在于压实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监管,完善优化“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满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将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会议还强调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对此,刘晓春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理顺地方政府负债的各项秩序,二是地方金融监管责任需落实到位,三是金融犯罪、金融腐败等问题也需要权责到位。

促稳健:发挥保险业的风险管理作用

对于会议提出的“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王和认为,保险业应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内涵非常深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融入国际大循环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波动。因此,要构建一个减震器或者平滑机制,保险就扮演了这个角色。所谓的社会稳定器,就是稳定预期。普通的保险能够对社会个体、企业起到稳定作用,同时,像养老保险等能够稳定人们的养老预期,为未来打造安稳的保障。

“保险业学习这次会议精神,最重要的是践行保险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提高政治觉悟,要服务好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王和表示。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孙祁祥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保险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保险的基础越雄厚、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历史和规律表明,要夯实保险业的基础,保证其作用充分发挥,一定要坚守初心、葆有耐心、释放仁心。首先,要做好风险保障。其次,要践行长期主义。最后,要为参保人提供好产品、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