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筑梦新丝路> 【青海】金融夯实“青海道”

【青海】金融夯实“青海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19 11:36



□本报记者 李东明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生动呈现了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景象。青海省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

《青海省“十四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持续完善青海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挥青海地处连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域优势作用,对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和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青海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2023年工作要点》更是把“夯实设施联通基础”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全面融入青海经济新发展格局。为助力青海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支点,该局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创新服务,认真落实“一带一路”信贷支持政策,夯实“青海道”的金融“路基”。

截至8月末,青海银行业支持铁路建设贷款余额223.23亿元,支持机场建设贷款余额12.07亿元,支持公路建设贷款余额194.31亿元。

撑起腾飞翅膀

金秋的青海,玉宇澄明。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是青海“十四五”重点项目之一。未来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将成为青海省第一综合交通枢纽、第一旅客集散中心、对外开放第一门户,成为助推青海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一优两高”的新引擎和重要支撑。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99.83亿元,由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牵头组建银团贷款,贷款总额41.63亿元,其中,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承贷20亿元。截至9月30日,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该项目贷款余额6.2亿元。”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翀表示,“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与银团各方齐心协力,充分发挥银团优势,加大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力度,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提供综合化、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助力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人文机场建设。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了青海省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有助于将青海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交通支点。”

香日德至花石峡段公路扩建工程,是新青川、甘青川大通道的主要路段之一。经由G109线、柴新村、洪水川岔口、沟里乡、智益寺、挝卓依垭口,终点接花石峡至大武公路起点,建设里程155.27公里。项目的建成对完善区域公路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助力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空大通道等具有重大意义。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供图

打通交通动脉

格库铁路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线路东起格尔木市,沿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行,与省道303、国道315伴行,经乌图美仁、甘森、花土沟至茫崖石棉矿,进入新疆境内线路穿越阿尔金山,先后经过巴什考垭、米兰、若羌、铁干里克、尉犁,西抵库尔勒市。

格库铁路衔接方向多,辐射地域广,西联南疆线库尔勒站,通过南疆线与中吉乌、中巴、喀和、兰新等多条铁路相连,辐射南北疆腹地;途经若羌与规划中的南疆环线连通,南北辐射和田、且末、罗布泊、哈密等地;西接青藏铁路格尔木站,连接青藏铁路西格段、格拉段、在建敦格线和规划中的格成铁路,分别辐射西宁、拉萨、敦煌、成都等地,填补了兰新线、南疆线、青藏线间的路网空白,增强了区域路网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是区域路网中的重要干线。格库铁路作为沟通新疆与青藏、西南地区客货交流的区域路网干线,是青海铁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兰新铁路通道的重要辅助通道,战略意义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誉为“大漠新丝路”。

“该项目采用银团贷款模式,由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作为牵头行,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及国开行作为副牵头行,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及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作为参贷行,共同为项目贷款75亿元,其中,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承贷32.3亿元。截至9月30日,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该项目贷款余额10.3亿元。”原青海银保监局统信处处长吴淑萍介绍。

服务国家战略

吴淑萍表示,国有大行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地方经济,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以党建为统领,积极服务交通网络等实体经济,稳存量拓新户,提升服务质效,助力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向青海省交控集团、青藏铁路公司、正平加西、中铁西察、五矿中铁PPP项目等发放贷款372.25亿元,贷款余额187.89亿元。

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紧紧围绕青海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主动对接交通运输部门,紧抓重点项目,持续加大对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项目储备与信贷投放。截至8月末,该行共计投放公路、铁路、机场重点建设项目贷款91.21亿元。其中,重点支持铁路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5.03亿元,重点支持公路建设项目贷款余额63.57亿元;支持机场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6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

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积极履行国有银行担当,有序推进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运输服务品质、能力和效率,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该行先后为青海交控、青藏铁路公司、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及公路PPP项目等提供融资支持。近年来,为交通领域累计授信、累计放款均超100亿元。

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聚焦“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工程,强化交通路网建设融资支持,积极支持保障沿线线路畅通、点线联通。“我们选配项目贷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员工组建服务专班,对重大项目实施专人服务和对接,负责银团筹组、方案设计、筹组分销、文本拟定等全流程工作,确保重大项目审批效率跟得上,服务不掉队。”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公司部产品经理杨旭亮介绍。

西海(海晏)至察汗诺公路项目是西宁至和田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道路枢纽,也是青海省首个PPP高速公路项目。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牵头成功筹组西察项目(二标段)银团18.25亿元。截至9月末,银团贷款均已完成投放。

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金融监管力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紧紧围绕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全面融入青海经济新发展格局,以主动、积极、创新、实干为监管导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开展监管工作,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金融监管力量。

今年1-6月,青海省新增贷款303亿元,主要投向乡村振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呈现“五增两降”特点,即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双增长”,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94%,各项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20.71%,风险保额同比增长31.98%,银行盈利收窄、不良贷款率下降。

作为青海省65个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承担涉及经济金融的100余项专项工作。该局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立业之本,摆正金融位置,因地制宜出台监管政策,以“端盘子”精神创新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2022年以来,该局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批示要求,主动搭建“政银保企”融资对接平台,创新推出“绿色农业开发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等20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出台金融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1+4”方案、金融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开展支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等特色工作,统一标准打造45家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贷款异动监测机制,及时查处生态环境风险事件背后的违规放贷问题。截至今年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绿色金融覆盖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担风险总额1.93亿元。

二是民生金融聚力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出台24条措施、建立8项机制持续推进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走访20家银行保险机构和22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实现全省8个市州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末,辖内银行业累计为重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355.33亿元,减费让利4847.55万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实现“两增”目标,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2.52%,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11954户;为新市民就业、安居和消费发放贷款509.37亿元;推动基础设施基金项目支付及带动配套融资支持近10亿元,发放“保交楼”贷款5亿元;发放资产盘活贷款5.41亿元,支持供水管网改造等民生项目,推动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有效循环。

三是普惠金融助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精准对接“青字号”产业,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领域,创新推出“活畜贷”“虫草贷”“安居贷”等多元化金融产品,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打造全国首个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体化”服务模式,助力青海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截至今年7月末,累计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976.93亿元,惠及84.47万户(次)农牧民。在全省设立3111个惠农金融服务站,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连续8年开展“县域信贷补短工程”,在10个县域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涉农信贷投放力度逐年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户数持续“双增长”,“防贫保”累计赔付3628万元,“青海惠民保”已为全省47.77%一般老年人、100%特困老年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实效。

四是科技金融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质、量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搭建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库,设立两家科技支行,创新投贷联动服务模式,推动落实风险补偿措施,量身定制“科创贷”等信贷产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推动首单知识产权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落地。截至今年7月末,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71亿元,科创企业存量贷款户数同比增长70.8%。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亿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与青海省科技厅等7家单位联合召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为36家企业达成融资协议金额35.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