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筑梦新丝路> 【甘肃】筑梦“河西”

【甘肃】筑梦“河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19 11:30



□本报记者 杜亮

梦,是用来“追”的,更是用来“筑”的。

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河口古镇,作为古代黄河上游四大渡口之一,是通往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的重要孔道,汉代以来皆是商旅往来驻足的繁华之地。公元629年,玄奘法师自长安悄悄出发,经兰州,在河口古镇歇息一晚,第二天即北上凉州(今武威),踏入神秘莫测的河西走廊,开启了他艰难而伟大的西天求法之路。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见证了历史的轮回与滥觞。

1300多年后,在河口古镇的黄河对岸,悄然崛起了一座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作为甘肃连通世界的重要窗口,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历经8年求索,在岁月长河中刻下厚重的印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张掖监管分局携相关金融机构在七彩镇民宿调研。  潘睿剑/摄

“逆流”而进

兰州国际港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港投”)是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2015年由兰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行政关系隶属于甘肃省国际物流集团。

“我完整见证了陆港的孕育、出生和成长。”47岁的兰港投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龙动情地说,“我把最好的年纪奉献在了这里。”2014年,韩龙的身份还是西固区新城镇国土所所长,通俗地说,“就是征地和批地的”。兰港投成立之后,他转身成为“建设者”。看着兰州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物流园等园区核心项目一天天建成,韩龙的心里有种“孩子长大”的满足感。

多式联运物流园,是连接“一带一路”和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物流转换枢纽,是陆港占地面积最大的“巨无霸”项目。其成败关乎兰港投命运。该项目于2017年取得立项批复,2019年5月开始施工建设。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导致资金未能完全到位,项目陷于停滞。

“2020年,在与兰港投的持续合作中,我们得知多式联运项目建设缺乏最后一笔资金。我行第一时间进行了对接。”兰州银行西固东路支行行长乔兵回忆说,“当时经过和兰港投洽商后,我行及时发放4亿元8年中长期项目贷款,主要用于支付工程款和设备款。”

“这一‘雪中送炭’之举有力地保证了多式联运项目的顺利竣工,确实挺令人感动的。”韩龙说。

目前,兰州银行对兰港投的贷款余额为9.69亿元。“我们现在和兰州银行配合得非常默契。有什么项目都给兰州银行报备,让银行清楚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能够匹配多少资金。”韩龙补充说。

强强“融合”

大行服务大企业具有天然的匹配度和亲和度。在距离兰州700多公里外的嘉峪关,这种关系以“鱼水融合”的特殊方式上演。故事的主角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酒泉钢铁集团(以下简称“酒钢”)。始建于1958年的酒钢,是我国西北地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并举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作为典型的重资产企业,酒钢对资金的需求尤为旺盛。酒钢有10座大门,进出管理十分严格,但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位于酒钢大门外的诚信大厦。大厦绝大部分都是酒钢交易、采购相关部门在使用。只是在一层,为四大金融机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腾出了门脸。他们分别把“酒钢支行”设在了这里。

“今天(9月28日)晚上还要加班,有一笔1.5亿元的贷款要放。”工商银行嘉峪关酒钢支行员工狄燕似乎对于这种工作节奏早已适应。

“目前,与酒钢合作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酒钢预算财务部经理曲毅超介绍道。截至9月末,酒钢有息债务余额约468亿元,资产负债率67%,有息债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率连年下降,财务状况保持健康稳定。

服务“能人”

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子村的李红学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能人”:早年搞过煤矿,开发过丹霞旅游,经营过酒店,还当过多年村党支部副书记,如今,51岁的他主要经营的是文旅项目——丹霞口小镇。该小镇里有河西美食、手工制作、民俗歌舞等沉浸式体验和参观项目,而最具特色最有震撼力的就是它的“城堡式剧场”。2019年7月26日,该小镇创作的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在“城堡式剧场”里隆重首演。至今已累计演出1192场,观众达到75万人次。

“我这个小镇距离张掖唯一的5A级景区——七彩丹霞景区入口不远,就是为解决游客游丹霞游一圈就走、延伸丹霞旅游产业链而专门打造的。”李红学说。

自2015年丹霞口小镇开工建设以来,3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两亿元资金支持。其中,临泽农商银行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还担当了项目“准保姆”角色,为丹霞口小镇提供了不限于资金的全方位服务。2019年5月,该行为小镇投资建设了“智慧商业街”场景项目,建立商业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极大提升了游客支付体验。

疫情三年,丹霞口小镇经历了沉重的低谷。“去年,几乎一分钱收入都没有,我还要咬着牙给演出团队等自己的员工发工资。”李红学说,“现在运转起来就好了,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李红学不仅自己“能”,还带动周围的乡亲一起“能”。我们到达小镇旁边的七彩镇(小区名)时,39岁的杨文亮和妻子正忙着打理他的民宿“匆匆那年”酒店,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做最后的准备。据他介绍,2014年,他们在临泽农商银行贷了第一笔民宿改造资金60万元。后来,又有过多次贷款。如今,还有200万元的贷款需要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问,“你贷这么多钱,怕不怕?”“怕啥?干就是了。”杨文亮斩钉截铁地回答。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特货区一角,集结了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的商品车等待发货。王璐/摄

“哥仨儿”好

没有漂亮的厂房、气派的会客室,位于酒泉市玉门老市区的甘肃普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朴素”“务实”。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成立11年来,稳扎稳打,先后揽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公司主打的酪蛋白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多年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去年实现产值2.67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额1904万美元,是酒泉地区进出口额最大的企业。

这个小公司的“传奇”不止于此。坐在我们面前的公司3位合伙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总经理马金勇笑着说,“每到年底的时候,别人总会问,人家股东之间这时候总是为了利益争吵不休,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和谐?”马金勇想了想,笑着回答,“可能是我们3个之间分工明确,互不干扰的缘故吧。”

2012年,甘肃普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股东有3位,分别是骆志刚、王军学和马金勇。骆志刚股份最多,占53%,剩下的股份由王军学、马金勇平分。大股东在投资的时候就声明,“我只管投钱,看看公司的报表,不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而王军学的特长是销售,马金勇的特长是生产。创业之前,两人均在行业有过多年积淀,彼此熟悉,因此,合作也很快风生水起。

“兰州银行真的是看着我们从小老虎长成大老虎的。”主管生产的马金勇带着感恩之情说。创业初期,公司首先遇到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当时,我们股东的资金大部分都用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了,造成流动资金不足,设备启动不了。这时候,兰州银行经过考察给我们及时发放第一笔300万元贷款,用于原料收购,帮助我们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候,至今我们一直心存感激。”马金勇回忆。

截至目前,兰州银行给予该公司的贷款额度及信用证额度已从最初的30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4000万元。双方的合作愈发深入、稳固。

公司的大股东骆志刚虽不理“政事”,但凭借多年商场经验给公司定了一条“铁律”,就是“贷款只能用于流动资金,绝对不能用于固定资产”。这种自律成功避免了企业陷入“重资产陷阱”,始终保持着稳定健康成长。

专家观点】打造向西开放高地

□武兵科

“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带来对外开放的机遇。笔者认为,甘肃要打造向西开放高地,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对外开放平台效能。甘肃已建成并运营一批对外开放平台,但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优质外贸产业、形成口岸经济等方面还有待提升。除甘肃周边省份缺少大规模产业集群、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外,甘肃服务外向型产业的政策、机制、法律和平台建设存在进一步改进空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尚有待提高。

第二,努力争取中央政策,推动更多对外平台落户甘肃。目前,甘肃已获批建成并运营兰州和敦煌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提升已有平台效能的基础上,亟须加快推进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提升全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能力和水平。

第三,充分利用资源禀赋,转化比较优势为产业优势。比如,甘肃丰富且成本低廉的风电、光电资源,尚未转化为本土企业用电成本的优势;甘肃显著的通道枢纽优势,尚未转化为以兰州为始发地或目的地的多条开运路线等。因此,甘肃需继续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风光电竞争性低价上网、扩大外送电量,增加粮食进口配额和相关行业的铁路开运路线,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提升甘肃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能力及“甘味品牌”的国际形象等。

第四,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首先,需要依靠大型国有投融资企业、金融机构、产业扶持基金等,设立针对外向型企业的金融政策或专项基金,引导和扶持外向型产业做大做强。其次,需要降低金融支持的外贸额门槛,使更多中小企业可以享受到外贸的补贴政策。最后,需要建立面向外向型企业人才的专项基金,为引进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