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19 10:19
□本报记者 张瑾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3年6月,上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投资已近300亿美元,累计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亿美元。
一批批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出海”的背后,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护航。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持续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立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根据自身优势特色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多元、开放、可持续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机制,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上海力量”。
“软硬结合”助力“扬帆出海”
巴基斯坦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塔尔项目”)是“一带一路”能源领域重点项目,由上海电气作为塔尔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主体,在巴基斯坦塔尔地区投资建设780万吨露天煤矿以及对应2×660兆瓦超临界坑口燃煤电站,总投资达28.77亿美元。
在沙漠里建电站,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更及时精准地为项目注入“金融活水”,助力企业稳步“走出去”?
“塔尔电站的国际银团融资涉及4个国家及地区的法律和行政审批,银行面临项目评估难度大、法律风险高、风险控制困难。”农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副行长郑颖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海外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期限长、评估难等痛点,该分行通过对巴基斯坦国家电力管理局(NEPRA)批复的前端电价、参考PPA(购电协议)及可研等数据,结合煤矿的可变运维费、固定运维费、营运成本、保险费和电站的固定燃料费等大量参数,成功设计了评估模型,顺利完成项目的财务评估及敏感性分析,并设置了较为完善的风控手段和分担机制,最终贷款成功获得总行审批,为项目提供1.2亿美元的长期融资支持。
萨希瓦尔电站项目全景。徐衍安 陈大鹏/摄
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滴灌下,塔尔项目于今年2月成功投入运营。“项目顺利投产,将每年向当地电网提供约90亿度清洁电力,满足当地近4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同时缓解巴基斯坦的能源进口之急。”上海电气塔尔项目副总经理孟东海自豪地表示。
将视角从“中巴经济走廊”的沙漠腹地拉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延伸线,在莫雷诺冰川下游的圣克鲁斯河,金融力量同样闪耀。
“用圣克鲁斯河发电,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是萦绕在阿根廷人心头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重点客户部总监郭家昌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上最南端、最靠近南极的水电站,阿根廷吉赛水电站项目是中阿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和阿根廷企业联营体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预计可满足150万个阿根廷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的油气进口开支。
永诚保险持续完善中方员工在萨希瓦尔电站的紧急医疗处理、直付医院诊治、医疗转运等保障服务。 孙震/摄
和推进塔尔项目相类似的是,在海外建造大型水电站项目面临复杂的工程挑战。“比如,地质条件、气候变化、施工安全等都是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郭家昌介绍,自2015年起,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持续为吉赛水电站项目提供建筑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保障,有力支撑了该项目的顺利推进。
“十年来,我深刻感受到国内的跨境金融服务变得越来越便利。”孟东海感慨地说,“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一硬一软两条腿’——专业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灵活便利的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联通“海上丝路”
钱凯码头位于秘鲁中部的钱凯湾,2019年1月,中远海运集团所属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与秘鲁火山矿业集团签署项目认购及投资协议,由中远海运收购钱凯码头60%股权,并于当年5月项目正式交割。
“在钱凯港项目的建设与推进过程中,我行统筹考虑该项目作为绿地投资项目的特点,发挥交通银行离岸金融服务优势,根据融资期限、融资金额和还款计划等要素设计融资方案,最终通过参与国际银团贷款的方式,满足港口建设方的融资需求。”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建设规划,钱凯码头年设计总吞吐量达100万标准箱,件杂货600万吨,将发展成为拉美地区重要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成为中秘友好经贸往来新的连接点和沟通桥梁。
在距离秘鲁12420公里的以色列,上港集团参与投资的海法新港码头一期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作为当地60年来建成的首个新码头,这一由中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智慧港口”背后,金融力量亦贯穿始终——在上港集团参与海法新港竞标前夕,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及时为上港集团开立投标保函,助力该集团通过竞标获得海法新港码头25年运营权;在海法新港智能化码头建设运营中,以最低利率累计为上港集团累计提供3.4亿美元长期贷款,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此外,我行还结合自贸区促进贸易及投融资便利化外汇政策,为企业办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购汇向企业境外子公司增资等业务,并提供优惠的汇兑价格。”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创新织密“平安防线”
从“沙漠电站”到“海上丝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十年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清单越拉越长,这条“开放之路”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中方建设者的身影。
作为探索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如何为千千万万一线建设者构筑更严密的保障防线,成了金融助力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的新课题。
“刘医生,已经两天了,我喉咙里的鱼刺一直卡着怎么办?是否能到巴基斯坦的医院检查?”今年3月的一天,华能巴基斯坦萨希瓦尔项目公司财务部员工王振宇急匆匆地走进设置在项目现场的医疗诊所。
值班医生刘泽礼仔细检查后快速开出转诊单,5分钟内就得到永诚保险的确认。在保险公司远程协调的车队、安保护送下,王振宇很快被送往位于巴基斯坦拉合尔的国立医院,及时缓解了病情。
“萨希瓦尔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家投产的大型燃煤电厂。电站投产至今,一直保持约200多名中方员工在巴基斯坦现场开展运维管理服务。”负责电站运营的中方负责人李欣告诉记者,根据两班倒的运维工作制度,中方员工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个小时,加上电站地处偏远,很多员工又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如何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是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关注的焦点。
王振宇笑着说:“有了现场诊所、转诊服务、医疗直付这些24小时的保险保障,我们在海外工作更安心了。”
【专家观点】提高金融服务“一带一路”能力
□王丹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10年,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不仅体现在企业贸易和投资上,也将为中国金融市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提供动力。
除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富有潜力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政策和基础设施便利无疑能够增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出海”中企的吸引力。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额占中国对外投资额的比重从不到12%上升到18%。
投资项目势必带来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双边开发性融资来源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到2017年,国有商业银行已成为除了政策性银行之外的中国官方贷款主要来源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近80家一级机构。
如所有大型基建项目一样,随着“一带一路”项目规模的扩大,金融风险防范也愈受重视。根据美国威廉玛丽学院AidData研究实验室数据,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方建设和投资项目平均价值从倡议实施前的2.58亿美元(2000-2012年)上升到3.28亿美元(2013-2017年)。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措施缓解这些风险,包括共同融资、抵押增信、信用保险、还款担保等方式以管理信贷风险。
除了以上措施,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受到较大关注的长期债务问题。实际上,中国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发布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和《“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旨在解决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而在投资回报上,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一带一路”项目能够减少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约12%的交通时间。一个例子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仅促进了中国西部和东盟国家间的贸易,也为中资企业在东南亚投资供应链创造了条件。
贸易和投资的密切联系,将促进境外机构及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例如,今年中国与巴西、阿根廷达成了本币贸易结算协议。2022年,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的贸易金额分别达到1715亿和214亿美元。中国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截然不同: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大宗商品出口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中国的主要优势在于工业中间品、机器制造和消费品生产。这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意味着相对稳定的贸易流,利用人民币结算能够降低贸易成本并便利跨境业务。
(作者系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