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规范人脸识别 防止信息泄露

【鑫日谈】规范人脸识别 防止信息泄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17 08:27

□记者 仇兆燕

扫码付款要“刷脸”,酒店电梯要“刷脸”,测个颜值也要“刷脸”……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成熟,该技术的滥用也引起人们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

最近,张女士就被强制刷了两次脸。“第一次是因为使用了某短视频平台月付想还款,然后被要求刷脸才能还。”张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机构怕被骗贷加强审核要求刷脸能理解,但这还款怎么还要刷脸?难道怕有人还错款?”另一次经历是,张女士出差入住酒店时发现,在被要求信息录入审核后,未经自己授权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面容信息录入到酒店电梯等场景里。

回想起上述情况,张女士总是不太放心:“这人脸信息使用要么是强制的,要么就没有经过我的同意,这也太不友好了,而且会不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我们的‘脸’还安全吗?”

张女士遇到的情况并不少见。刷脸在当今的应用场景下确实越来越普及。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因高效便捷而被广泛使用,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但是由此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由于人脸信息等泄露导致被诈骗及隐私权、名誉权被侵害等问题时有发生,使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社会秩序被扰乱。

如何能在科技应用及信息保护间取得平衡至关重要。在业界看来,一方面要促进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场景中让用户受益,保障技术不断创新进步;另一方面也要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防止技术被滥用,努力将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该问题也引发了各方关注。

在顶层设计层面,日前,国家网信办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

此外,据记者了解,民法典也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同时将生物识别信息列举为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将生物识别等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特别保护。最高人民法院还发布了《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相关案件如何认定和处理予以明确。

但是,建设良好数字生态环境,仍需要多方合力。其中既包括执法、司法部门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及时惩处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个人信息买卖等违法行为,又包括企业和网络交易平台秉持“合法、正当、必要”等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原则,加强自律、谨守法律红线。广大群众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个人信息收集、权限索取坚持“非必要不提供”,敢于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