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外资银行倾力防范跨境业务电诈

外资银行倾力防范跨境业务电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12 08:10

□记者 许予朋

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外资银行近年来结合自身所长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为跨境经济、金融活动筑牢“安全网”。在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多家外资银行获悉,在协助客户办理跨境业务过程中,客户遭遇电信诈骗陷阱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外资银行一方面加大金融消保知识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全力帮助客户追回款项,展现社会担当。

全力以赴为客户追回资金

2023年3月,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中国”)天津分行一位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和物流服务的企业客户收到境外对手方一封邮件,称其变更了收款账户,希望将款项支付到新的银行账户内。客户通过网银将款项汇出后,对手方称未收到相关款项,客户才发现境外对手方邮箱被盗,提出收款银行账号变更的邮件实为诈骗邮件。

近年来,商务邮件往来成为信息安全的“重灾区”。与此同时,受时间差、距离差、信息差等因素影响,跨境电信诈骗往往具有沟通手续繁琐、资金追回难度大等特征,给遭遇电信诈骗的企业带来很大伤害。上述因素均考验银行的“反电诈”能力。

据悉,渣打中国天津分行得知此事后,当即协调现金操作部等相关部门展开紧急讨论,迅速为客户出具撤销函,并联系收款方银行。经过各部门通力协作,被诈款项最终成功追回。

“类似情况在渣打中国并不鲜见。为此,渣打中国南京分行和广州分行成立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专班,在银警协作和推动完善反诈机制及数据监测模型等工作中更是赢得了地方相关政府机构的表扬,充分展现了外资银行的社会担当。”该行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除了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在办理跨境业务时也可能遭遇新型电诈。这就需要银行时时提高警惕,帮助客户防患于未然。

据了解,恢复港澳通关之后,港澳人士到内地置业及旅游、消费日渐增多。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港澳人士缺乏防范电信诈骗知识以及不熟悉支付工具等特点,诱导客户提供私人信息或办理借款,骗取客户钱财。

5月某天,陈小姐来南洋商业银行(中国)(以下简称“南商中国”)办理银行卡和个人信息更新业务。陈小姐是香港人,疫情前常来内地旅游和消费,且在内地置有房产。近期,陈小姐重新装修了内地的房产,并置办了家具,因此经常接到陌生销售电话,并加入了一些团购微信群,根据微信群中发布的链接参与优惠团购。

南商中国工作人员了解陈小姐的情况后,向陈小姐讲解了各类银行个人账户及银行卡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并耐心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手法和防范要点。工作人员尤其提示陈小姐,要防范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人员来电,谎称商品出现物流或质量问题商家将进行退款赔偿,诱导消费者点击诈骗链接,盗取账户个人信息,将银行账户内的钱款转走。

“来内地旅游的港澳及外籍人士,要妥善保管好银行卡。不要轻信微信、QQ等即时通信消息,不要随意添加陌生好友。购物及消费应到正规商家或官方网站,不要点击未知链接和网站,不要轻信明显低于市场均价的商品交易,网络交易应通过正规平台进行支付。”南商中国有关业务负责人提示。

加强宣传提高“反电诈”意识

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期间,多家外资银行加大力度,提升反诈宣传的覆盖性、多样性和针对性,引导公众提高警惕。

比如,南商中国专门面向外资企业员工开展消保讲座,开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课堂,上门为企业员工开展消保宣讲活动,并邀请客户参与互动环节。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西安、长春、重庆、昆明、阳江、江门、韶关、清远等地的分支行开展了走进当地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活动,通过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讲座、设置摊位等形式,向企业主和企业员工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跨境赌博、防范非法集资、个人外汇使用等金融知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整体金融知识素养、自觉抵制各种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首都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积极利用线上宣传渠道,在银行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内容涵盖非法网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同时,据介绍,每年该行均会在内部开展两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培训,由银行高级管理层带头,全员参与,并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训纳入银行新入职员工必学课程。

三菱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走进苏州市苏安北社区,通过金融知识小课堂、有奖竞答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虚假网络投资平台等诈骗手法。同时,该行重点对宣扬“保本高收益”的非法金融活动进行提示,旨在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