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中国信贷市场的新趋势及建议

中国信贷市场的新趋势及建议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12 08:09

□邵科 叶怀斌

当前,我国信贷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如规模高速增长,对社融的贡献度提升;投放波动显著加大,特别是在季末、月末等关键时点;个人信贷增长疲软,对公贷款成为增长主力,贷款期限结构出现变化;区域信贷马太效应明显;行业投放更加聚焦重点领域。

这些变化或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笔者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强化利率引导,在信贷规模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效运用定向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定向支持,助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提升金融服务对普惠小微、涉农等领域的触达广度,提升困难人群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对平滑市场流动性的重要作用,弱化金融机构周期性“冲量”带来的市场波动。

第二,加大贷款市场的平稳性考核。建议在周期性窗口指导以及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加入对贷款市场平稳性考核,防止部分机构因季末、年末冲量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平衡票据市场与狭义贷款间的关系,加强对票据市场稳定性的监测;在部分时点考核指标中剔除票据相关业务,减小“票据冲量”等短期行为对信贷市场的影响。着力避免资金在金融系统中的空转,增加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可靠、稳定的流动性供给。

第三,着力支持消费贷款增长。支持汽车消费贷款等居民消费信贷,拓宽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充分调整居民信贷结构,鼓励旅游、酒店等领域居民消费贷款,减少违规转贷等不规范经营性贷款的增加;针对性地提高汽车、家电等大宗耐用品消费的金融渗透率,加强消费者教育引导,增加金融供给。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多渠道补充资本,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市场、同业市场补充消费金融公司的流动性。

第四,引导银行业深耕重点区域,平衡发展后发区域。在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支持银行业拓展综合经营业务,做好多元化金融服务,保持稳定的金融供给,着重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发展滞后区域,可适当强化普惠性考核,根据经济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消除金融约束,聚焦培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

同时,银行业应从自身出发,主动作为。引入客户融资总量(FPA)考核机制,将表内贷款、债权融资计划、债券融资、票据等资金服务统一纳入内部考核。围绕客户综合金融需求打造对公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以FPA为引擎,加快“商行+投行+资管+交易”一体化转型。关注长期市场指标,弱化短期时点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弱化对月末、季末时点存、贷款等短期指标的考核,加大对日均市场指标的追踪,以长期市场份额为发展目标,补齐业务短板,构筑与长期竞争力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

记者 冯娜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