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10 08:48

□记者 仇兆燕

农村中小银行网点多、分布广,是离农民最近的金融机构,更是金融支农支小的主力军。10月9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3年6月末,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4万亿元、16.1万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近八成。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农村中小银行专注服务当地、专注支农支小,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了解农民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目前,全国农村中小银行3862家,70%以上的法人机构在县域,营业网点近8万家,承担了绝大部分乡镇金融服务空白和机构空白覆盖任务,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

青海省农信社广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破解农村贷款难题,做到“家家都授信、户户能贷款、村村有人办”,累计评定信用村占全省行政村的80%以上,农牧信用户占全部农牧民户数的70%以上。“过去全省每10户贫困户就有9户享受青海农信支持,现在每9位老百姓就有7位是青海农信的客户,每5户家庭就有4户享受过青海农信的普惠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问题,有力支持了乡村产业和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助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青海农信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9年底,湖南浏阳农商银行在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工作时发现,群众有两条比较集中的意见,一条是“我想贷款,不知找谁”;另一条是“反电诈”宣传需要银行人员协助。从两条意见可以看出,广大群众有期盼,希望有金融工作人员提供更有温度、更为贴心的线下服务。这一发现,让浏阳农商银行萌生了将全体员工下沉到基层一线,通过驻村办公、全覆盖走访等方式,实现普惠金融的直达、秒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想法。2020年4月28日下午,浏阳市“金融村官”试点工作在浏阳官渡拉开帷幕。经过3年多的履职沉淀,到2023年,“金融村官”从无到有,逐步构建了可持续、有效果的良性机制。3年间,众多“金融村官”不仅把金融服务真正搬到田间地头,通过驻村办公、全覆盖走访等方式,实现普惠金融的直达、秒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更着眼服务民生,为群众办好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小事”。有的“金融村官”帮村民卖土鸡,有的受邀当证婚人,有的为贫困学子筹集学费,有的直播带货……共同描绘了“为民办实事”的群像,也促推了自身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8月末,浏阳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45亿元,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342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保持40%和30%,居全市首位;不良贷款占比1.3%,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

贵州省农信社以进城务工农民工为服务重点,持续提升对农民工等新市民的服务,着力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难问题。搭建掌上金融服务平台“黔农云”,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基础金融服务“一键办理”,依托平台发布就业信息,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和法律维权服务。目前已累计参与劳务招聘、组织劳务输出406场,介绍就业27.5万人次。2022年,累计为在外省老乡提供维权及开展法律援助30起,成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讨回资金318万元;依托1000多个地域老乡群,开展普惠金融和防诈骗知识宣传,发挥金融教育功能。

2017年,为响应河南省宜阳县董王庄乡政府号召,乔亭返乡创业,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准备流转村集体土地700余亩种植金银花,但是启动资金让他犯了难。“当时,我打听了几家银行,都说贷款需要抵押或者公职人员担保,我的小产权房没法子抵押,身边也没有能提供担保的人,咋弄?”乔亭说。正在发愁之际,朋友向他推荐了常熟银行发起设立的宜阳兴福村镇银行。该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服务,发现乔亭有金银花种植技术和中草药行业经验且销售渠道稳定,仅用一天时间,就将50万元贷款送到了乔亭手上。

类似的情况在宜阳兴福村镇银行还有很多。近年来,该行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结合所在地风土人情、乡村经济和产业特色,开发了菌菇、烤烟、大棚、运输等30多款特色贷款,努力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贷款需求。

上述案例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变化,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提升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质效的缩影。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引领农村中小银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聚焦“三农”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变化,持续提高金融服务适应性,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