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不断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

【鑫日谈】不断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10-07 07:41

□记者 王磊

9月15日,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其中,重点对宣扬所谓的“保本高收益”等非法金融活动进行风险提示,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以“保本高收益”为诱饵的非法金融活动,很大比例是以老年人为目标人群,屡屡通过“抓”住老年人的心理而得逞。

首先,从认知能力来说,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鉴别能力,更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说辞,特别是来自“权威”的声音。心理学认为,人到晚年容易将和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连接视为生活重心之一,而信任他人是重要前提。可以说,信任他人是一种促进老年人调适晚年生活的应对策略,这恰恰容易让老年人被“保本高收益”等非法金融活动锁定。

其次,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他们在决策时更加愿意选择“刻意回避”风险。所以在一些“保本高收益”为诱饵的非法金融活动面前,老年人往往只关注所谓的“收益”,而选择性忽略“风险”。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在预防和打击以“保本高收益”为诱饵的非法金融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地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联合司法机关共同开展执法打击行动,一大批金融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切实保护了金融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此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提出,倡导消费者讲诚信、守底线,培养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不传播金融谣言,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一是不断提高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敏感性。在老年人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金融从业者要更加耐心、更加细心、更加用心,及时发现老年人有可能遭遇金融诈骗活动的问题隐患,第一时间劝导、阻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老年人的财富安全。

二是不断密切和老年金融消费者的日常联系,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采取多种形式的“进社区”,走近、走进老年人群体,在展台、展板、宣传单等传统形式基础上,增加情景剧、歌舞等“接地气”的表现形式,结合VR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让金融防骗反诈内容更加有效地入脑入心,从而不断增强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是不断提高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协同性,继续增强“行刑衔接”,增加和司法机关、电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联动,共同编织一张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