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共建金融反诈“防火墙”

【鑫日谈】共建金融反诈“防火墙”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26 08:06

□记者 苏洁

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必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防范金融诈骗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诈骗手段不断更新,诈骗分子攻击路径也在不断变化。

近几年,互联网、通信技术、智能手机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科技在带来方便快捷金融服务体验的同时,也让诈骗分子伺机而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推送预警指令2.4亿条。

提升反诈意识、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态势,既需要法律之“剑”,也需要技术之“盾”。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金融机构明确提出加强开户核验、企业信息共享、交易异常监测等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各项工作中有法可依、规范权责。

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是防范金融诈骗的重中之重。近几年,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实施,金融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将更加完善。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给金融业务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这对金融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对抗新技术欺诈风险,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都在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主动发现潜在风险,建立实时预警和劝阻机制,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减少电信诈骗。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发现欺诈风险是构建反诈体系的关键。金融机构需要在业务关键节点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实现对复杂诈骗信息的快速发现。在系统建设上,需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机构的反诈骗生态圈,通过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使银、政、企多方形成合力。在技术路线上,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风险识别,培养主动发现欺诈行为的能力,切实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构筑金融反诈“防火墙”需多方合力,从我做起,不断提高防骗意识和能力。金融行业可以结合“五进入”活动,联手多部门开展“征信知识”“反诈必修”“金融常识”相关主题的反诈宣传,深入浅出向用户普及反诈常识和金融知识。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不轻信高额收益等“诱饵”,增强防骗意识,遭遇诈骗第一时间报警。对于媒体来说,要客观报道典型案例,引导消费者树立反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