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破解保险业供给侧转型难题

打破数据壁垒

破解保险业供给侧转型难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22 07:36

□刘睿文

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整体步入转型升级阶段,国家对于保险业的定位要求以及居民对保险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环境、监管环境也发生了转变,保险业全面、彻底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中国保险业积极开展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头部公司为引领,中小保险公司积极跟进的转型热潮。总体上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战略上从聚焦规模转向聚焦长期价值;二是营销管理上从聚焦组织发展转向聚焦人均产能;三是在服务上聚焦康养赋能和个性化需求;四是在技术上聚焦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的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应该说这些探索,针对前期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颇具智慧的解决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真正的转型应当是供给侧转型

然而,透过这轮转型热的表象去观察其本质,我们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转型局限于保险机构自身视野和过往经验,缺乏全局性的、面向未来的、深刻透彻的战略思考,局限了格局,模糊了方向,仅凭转型的决心和热情,甚至“为了转型而转型”,于是“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就导致了行动上的盲动和形式主义。这导致转型热潮轰轰烈烈,却仅限于现有模式的改良升级,聚焦于科技手段应用和包装,而思维方法以及经营运作的基本逻辑一如既往,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依然停留在口号层面,最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依然没有跳出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的陷阱。笔者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实现以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新时期人民群众保险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最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突破为驱动的战略转型。

真正成功的保险业转型绝不是局限在保险业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改良试验,而是要提高站位、放大格局,跳出保险看保险,把保险业放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去思考保险业应该有的功能定位,进而找到转型方向和目标。这就要求中国保险业必须从供给侧视角看问题,针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脚踏实地,从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入手,推动全面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加强供给,从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做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

总之,从供给侧角度思考保险业的转型,立足中国国情,推动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革命性突破,回答好“为什么发展保险,为谁发展保险?”的问题,才是中国保险业根本意义上的转型,也是保险业切实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转型困境:产品创新的停滞

实际上,中国保险业自正式复业以来,虽然向市场供应了丰富的保险产品,但从产品和服务本身而言,却罕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的创新。从最初的重疾险、医疗险,到后来的分红、万能和投连产品,中国保险业一直在引进模仿欧美日等国外产品和服务模式,很少推出过真正意义上从中国国情出发并充分适应中国老百姓实际需求、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的停滞不前导致市场上各保险公司主要产品的类型、形式、目标客群定位、内容乃至条款都基本雷同,各保险公司之间的产品竞争变成了在费率、收益、保障范围、理赔规则等方面一味比拼性价比的竞争,进而导致产品销售成本居高不下,保险公司增收不增利;而在利率下行和投资市场偏悲观的情况下,有的公司甚至明知有利差损,却仍赔本赚吆喝。可以说,产品创新停滞导致的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是中国保险业前期粗放发展的典型痼疾,也是中国保险业转型面临的根本问题。

产品创新之痛:四大数据壁垒

说到保险产品创新,就必须关注数据。数据是保险产品设计开发的最基本条件,关系到产品各项关键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对于产品的各项功能的有效性和定价的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要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突破,就必须从最基础的保险数据入手,保险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全面性、持续性的供给,是保险产品创新的根本支撑。当前我国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之所以徘徊不前,其最大的根源正在于保险数据供给不充分。各家保险公司并不是不知道传统产品的市场需求已经逐步透支,也不是看不到现有产品已经难以适应人民群众保险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更不是不想设计针对性的新产品,而是各家公司手里掌握或者能够获取的基础数据只能够支撑现有形态的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还不足以支撑新产品的设计开发。

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保险业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相关数据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收集和标准化处理,也没有实现联通和充分公开,使得保险公司无法获取和使用。因此,要推动新形势下保险业的产品创新,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险数据基础,而这就必须突破四大壁垒:

首先是保险业同业数据壁垒。即保险业大量的客户有效数据、理赔详细数据等都分散在各保险公司手中,各家公司都不愿意拿出这些数据分享,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各家公司自己手中的数据难以充分支撑新产品开发,而共享给其他公司又不情愿。

其次是保险业与相关产业间的数据壁垒。即保险产品开发所需的数据不仅限于保险业自身范畴,还包括很多保险业之外其他相关产业领域的数据,如居民医疗数据、健康管理(包括体检等)数据、(老年人等)长期照护数据、企业经营风险数据、灾害数据、车辆成本数据等,而这些数据因为与保险业归属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在调取收集这些数据过程中往往协调成本很高且缺乏通道。

再次是消费者隐私数据应用壁垒。即很多对于保险产品开发创新的关键数据往往是消费者个人隐私数据,如消费者个人体检指标数据、医疗数据、生活习惯数据、工作特征数据、家庭成员数据、收入及财产数据、驾驶习惯数据等,这些数据对于产品的个性化开发和精准营销极具价值,但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又缺少合规的方法不能大规模采集和利用。

最后是公有数据商业应用的壁垒。即很多重要数据由主管部门或公立机构以公共目的采集或掌握,这些数据虽然对于保险产品开发极具价值,但如果用来开发保险产品则属于商业应用,这显然违背了这些数据采集的初衷和对被采集者的承诺,因而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当前又缺少合法合规的数据共享机制。

打破壁垒推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前述的四大壁垒之所以形成,在于这些数据归属于不同主体管理,由于领域分割和利益冲突,无法互联互通甚至是相互排斥。而要打破这些壁垒,实现这些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公开化,就必须回答好两个关键问题:即由谁来利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前者要求去掉商业色彩,显然有明显利益关系的保险机构不能作为利用主体,政府作为监管者也不合适,只能由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主体进行统一开发利用。后者则要求这种数据利用必须是立足于便于保险全行业共同利用而进行的标准化开发,并且必须是基础性的数据,以解决全行业共同的、基础性的数据需求。

据此,我们可以找到突破的思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保险及相关行业基础数据的统一收集分析、标准化改造和定期公开发布,推动保险大数据的联通和统一开发利用。

通过全面推动保险基础数据的统一收集、标准化改造、互联互通和公开化,真正释放中国保险业产品创新潜能,引导其聚焦主业,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企业和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抓住关键节点和痛点,全面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升级,真正从供给侧推动保险业的革命性突破,更充分、更有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精准、更有力地为国家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险业支撑。

(作者系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