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引导灵活就业者实现“金融健康”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报告建议

引导灵活就业者实现“金融健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21 08:19

□记者 许予朋

“超过半数灵活就业者呈现金融脆弱性特征,对应约1.1亿劳动力。”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9月19日晚发布的《中国灵活就业者金融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报告从日常财务管理、财务韧性、投资未来和掌控力四个维度对中国灵活就业者的金融健康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健全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引导金融供给侧关注灵活就业者的金融健康,并持续优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四成受访灵活就业者存在入不敷出情况

根据报告收集的23万份调研问卷,56.5%的灵活就业者呈现金融脆弱性特征,比固定工作者的相应比例高出13.1%。按照公开数据灵活就业者约2亿人进行估算,处于金融脆弱和金融困难状态的灵活就业者分别有1.1亿和2600万人。

可行的预算或财务规划、充足的收入、可应对的支出与债务……对于部分灵活就业者而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欠缺上述构成金融健康的要素。

在日常财务管理维度,报告指出,灵活就业者的收入往往存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双重不确定性。比如,外卖骑手没有固定的基本收入,而是赚取佣金,相应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没有储蓄的新骑手还需要通过贷款分期来购买送货车辆,送餐路上交通意外也不时发生,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开支和结余的不确定性。四成受访者存在入不敷出和高资产负债率情况。从财务韧性维度看,四分之一受访的灵活就业者应急储蓄或借贷难以应对1个月开支且无任何保险保障。从投资未来维度看,约三成对自身储蓄习惯较为肯定,不足四分之一经常计划收支。在掌控力维度,四分之一灵活就业者能够较好地掌控自身财务状况。

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背后,收入、地域和学历是影响灵活就业者金融健康的关键因素。其中,收入对金融健康的影响最为突出。报告显示,收入越低的灵活就业者金融健康概率越小,中高收入灵活就业者保持良好金融健康状态的概率更高,但仍需要关注、审视和提升自身金融健康水平。从学历来看,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灵活就业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区域分化对灵活就业者金融健康的影响在疫情之后进一步凸显:疫情影响下,中国东部受访者虽然可能陷入金融脆弱状态,但陷入金融困难状态的概率较小;中西部地区受访者则有更大概率处于金融困难状态,这反映出不同地区基础经济水平的差异。

鼓励金融机构将“金融健康”融入商业模式

围绕上述研究结果,报告建议,需从国家政策、金融供给、债务风险管理等维度出发,不断提升灵活就业群体的金融健康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中有广泛的创新空间。

从战略层面看,报告认为,应引导金融机构在愿景、文化、业务上与客户的金融健康情况对齐,这将有助于降低机构与客户利益冲突。与此同时,将客户金融健康结果融入商业模式中,不仅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更是当前金融机构提升自身竞争力、区分度的有效方式。

从商业模式上看,报告建议,在为客户开发产品过程中,金融机构应有意识地在可行性评估报告中,囊括“消费者金融健康影响”等预期评估,力求产品为社会金融健康提供正向边际提升。在对接客户的产品推广环节,金融机构应有意识地扮演“金融健康引导师”角色,并在经年累月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设计机制积累有关客户态度和行为等的相关经验,通过信息赋能、行为助推、合作联动,不断提升客户金融健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