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筑牢抗灾减损保险阵地

【鑫日谈】筑牢抗灾减损保险阵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9-08 07:33

□汪振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保险既是公共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手段,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保险阵地势在必行。

近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对加大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信贷服务效率、积极发挥保险风险分散功能、多渠道拓展灾后重建资金来源、全面提升灾区金融保障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对更好地发挥金融保险功能,推动防灾减灾救灾走深走实走细明确了具体要求。

今年7月以来,我国东北、华北、华南等地频降暴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地质灾害。保险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融入政府防灾救灾体系,在灾前预警、灾中调度、快赔预赔、科技赋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比如,截至8月28日,中国人保已就台风“杜苏芮”估损赔付23.2亿元,占估损毛额的比例超过60%;同时,积极利用信息、科技等手段,主动提供防灾减损、灾害预警等风险减量服务,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保险的功能与价值。

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是一场遭遇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统筹当前与长远,系统谋划、科学施策。一方面,要全力提升理赔服务质效,服务好发展大局。开通灾害理赔绿色通道,多渠道受理报案,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简化理赔流程,并加大预赔付力度,实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最大限度支持减轻政府、企业与个人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助力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尽快恢复正常。同时,切实发挥保险资金长周期优势,聚焦灾区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以债券、股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优先投入,助力灾后重建资金保障机制的完善。

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风险减量管理,深化科技赋能。风险减量管理的目标就是大灾不一定有大损、大赔。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优势,推动风险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密切与应急管理、农业、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突出临灾预警,强化预警指向性,以提升“防”的能力、“减”的实效和“救”的服务,切实把握灾害应对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保险业责无旁贷。我们相信,随着大灾理赔的深入进行和风险减量管理的深入人心,今后保险必将更高效、更从容地参与到防灾减灾救灾的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