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二、持续推进的有力措施

二、持续推进的有力措施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8-28 08:50


青海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青海省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由青海省联社组织承办,省市县乡村五级参与,全体农牧民参加,综合体系化推动,以全面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为鲜明主题,以破解农牧民贷款难为主要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为2005年至2009年,主要工作是制订方案,成立专班,确定海东市互助县作为试点,建立覆盖全省的财政支农融资担保资金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建设;全面推广阶段为2010年至2014年,主要工作是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改善融资授信环境;全面深化阶段为2015年至今,主要工作是以村级信用体系建设为主抓手,全面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通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形成信用主体创评格局,巩固建设成果,开创新的局面。

(一)一条红线贯穿:坚持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党建引领是指路航标。一是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工作大格局。青海省委高度重视拿在手上抓,省委书记多次讲话要求,省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出征,成立了省政府牵头、金融管理部门指导、农信主办、多方配合、乡镇村委会和农户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联社负责日常工作。二是融入党的“三农”工作大事业。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印发《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贫困户信用评定办法》,对贫困信用户及时发放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的“530小额信用贷款”。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做好持续性服务工作。发挥信用普惠作用,通过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投放,落实利率优惠、额度提升、期限延长的普惠政策。将信用创评与美丽乡村、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全面推动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金融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纳入基层党的建设大篇章。用党建引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用“党建+”统揽所有工程项目,在党组织领导指导下开展工作,创建了一个“党建+信用体系+双基联动+整村授信”工作模式,探索了一条以党组织“牵线”、信用“赋能”、金融“搭台”、农牧民“唱戏”的新路子。

(二)一套机制护航:搞好顶层设计。凡事谋定而后动,科学周密的设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一是构建制度的系统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出台《青海省农商银行(农信社)系统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管理办法(修订)》《青海省农商银行(农信社)系统农牧户信用等级评定及授信管理办法(修订)》《青海省农商银行(农信社)系统个人线上贷款平台操作规程(修订)》等指导性和操作性结合的文件。二是强化制度的落地性。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职责,让县、乡、村级级组织有任务,党、政、银各个部门负责任,人、财、物样样工作都到位,每个阶段有考核,每个失误能追责。比如,农牧户信用评分具体指标包括:申请人年龄、婚育状况、健康状况、业务往来关系、经营能力、家庭年净收入、净资产、借款人个人征信记录、借款人配偶征信记录、定性指标、特殊指标等,一目了然,既便于操作执行,更引领努力方向。三是鼓励制度落地的差异性。全省基本统一,各地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而异,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抓落实。比如,互助县给农区农户评定信用等级是三级九等,刚察县是10星级,农牧民与合作社评级又不同。

海东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前往青海兴农实业有限公司开展金融走访工作。  海东农商银行/供图

(三)一组措施发力:突出“双基联动”。干工作得有招,得有新招实招硬招,“招”的力度就是“干”的深度。“多级信用创新”是首招。首先抓创建,一直抓创建,着力抓创建,这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当头炮”,也是“连环马”。青海农信广泛开展“信用县(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市场”“信用商户”等系列创建工作。同时健全信用户退出机制,制定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建立不良信用记录容错机制,深化信用体系服务内涵。截至2023年7月,全省通过创建累计评定信用县24个(占比61.54%)、信用乡镇309个(占比84.2%)、信用村3331个(占比80.77%)、农牧信用户70.91万户(占比73.89%)。“整村授信”是新招。以村为单位,整村调查,集中采集全量信息,对符合授信条件的村级主体批量授信、集中评级。将贷款户信用记录与行政村信用等级挂钩,对信用等级高的行政村提高授信额度,实施更优惠的利率政策;对信用水平低、贷款不良率高的行政村降低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上浮贷款利率。“信用环境净化行动”是狠招。加强与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部门联动,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提升诉讼审结效率和执行效力;争取政府部门工作支持和政策倾斜,多轮次开展公职人员等特殊群体不良贷款清收行动,让党风带动民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是实招。调查组在大通县穿梭,但见公路边有的房子上挂着“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走进一家服务站,这是一个“大卖部”,由原来的供销社改成,老板李更兄告诉调查组,惠农金融服务包括取款、转账、缴费、查询、兑换、消费、金融知识宣传等,农民存款转账不出村,到她那儿就办了,买东西也不需要掏现金,在她那儿转账就可以了,群众都欢迎,爷爷奶奶更喜欢。“双基联动”是核心招。“双基联动”是省委组织部、省金融办、原青海银保监局和农商行多部门联合推动的,有“五双”机制,核心在于“双挂”,即基层金融机构选派信贷员到基层党组织兼职,发挥信贷宣传员、推销员、服务员的作用;基层党组织选派干部到基层金融机构兼职,全程参与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发挥贷款业务调查员、管理员、监督员的作用。调查组上半年曾了解全国多地“金融村官”,多是单向兼职,“双挂”机制是双向的,既有“金融村官”,又有“牧民行长”,两条通道把金融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更通透”“更滴水不漏”。目前,青海农信在全省建立“双基联动”合作办公室3815个,覆盖了全省77%的行政村,互派挂职人员5011人,依托“双基联动”评定信用村3100多个,信用户65万余户,“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余额近370亿元,惠及全省81.57万户农牧户,真正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到千家万户、落到田间地头、落到牛角羊尾。

果洛农商银行赴久治县哇赛乡折安村开展金融知识及信贷政策宣讲。  果洛农商银行/供图

(四)一个定力坚守:向着四面延伸。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有识有恒。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件大事做好,青海农信人坚持这几条:一是始终保持定力。“领导者有定力是关键,如果领导更换太勤,或者领导主意太多,坚持下来不容易。”王兴源是从基层信用社会计、信贷员干起,一级一级往上走,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成长起来的,这个经历在全国省级农信“一把手”中可能是唯一,坚持就是他的“成功密码”。他介绍,第一要有为民情怀,难得办成一件老百姓普遍说好的事情,那就要坚持下去,一办到底,越办越好。第二要有务实作风,农信人素有背包精神,青海农信人更有骑马行万里走千家的作风。第三要遵循规律,做“三农”工作需要“徐图之”,没有一二十年做不成一个为民服务的知名品牌。二是不断完善制度。在制度轨道上运行才能长久,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分3个阶段推进,每个阶段都是制度先行,以制度为阶段标志,比如“双基联动”机制,这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它是中间阶段的突出标志。三是鼓励基层创新。凡不创新则僵死,唯有创新有活力。基层最具创新原动力,比如大通县创新开展金融生态文明村、金融生态文明乡建设,并且纳入文明建设中,称之为金融文明,与时俱进地丰富了文明建设的内涵。谈到这项工作的下一步打算,王兴源讲了四个延伸:一从农村向城镇延伸,农牧民在哪里,农商行就服务到哪里,现在农牧民进城务工、在城买房、子女进城读书,信用体系建设就要“牵着农民手、一直跟着走”;二从传统向智能延伸,信用体系建设要插上智能翅膀,从马背上的服务向云上服务升级,疫情期间,因全省智能网点100%覆盖,农信存贷业务不受影响,要以此为基础,把智能服务质效进一步优化提升;三从基层向中层延伸,由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向创建信用市(州)、省级信用户提升;四从系统向全局延伸,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共建,成果也要共享,要与党政系统、涉农部门、上上下下做更加深入的联动,以求更广拓展、更深推进、更高提升,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