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普惠> 【政府声音】普惠金融的宁德实践

【政府声音】普惠金融的宁德实践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8-07 07:04

□周伟峰

宁德市山海资源丰富,形成了水产、茶叶、食用菌等“8+1”特色产业。2019年获批创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宁德市积极探索具有闽东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将普惠金融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努力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在摸索中,宁德市政府加强对普惠金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并建立多层次工作组织机制。在市级层面,宁德市组建由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德监管分局等单位和相关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组成的金融改革工作专班,推进各级普惠金融改革工作;在县级层面,实现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工作力量;在乡镇层面,宁德市选派金融机构干部挂职,提升基层干部金融专业素养;在金融机构层面,各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相应机构,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精准直达。

同时,宁德市还大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一是针对本地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较低的问题,与超过13家上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普惠金融产品贷款审批权限下放。二是出台考核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投入,丰富普惠金融特色产品,不断做大规模、扩大服务覆盖面。三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享受贷款利率低于正常水平1-3个百分点,信用贷款额度比其他村镇高3万-5万元。

普惠金融改革是个探索过程,为此宁德市政府全面推进试点先行。在福鼎市先行试点,搭建全省首个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平台,并相继出台《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及平台建设,实现流转融资平台全市全覆盖。截至2022年末,平台累计融资12.55万笔,累计融资金额144.9亿元。

要做好普惠金融,就要发挥融资担保作用。宁德市创新推广“二八分担”“见贷即保”银担合作模式,实现融担机构县域全覆盖,建设“担保云”线上运行担保服务平台,在福建省内率先实现担保机构“审批流程、风控措施、保后管理标准化”和担保信息共享,使担保审批流程压缩至3-5个工作日。

试验区建设前的2019年末与2022年末相比,政府性融资担保保户数由1403户(次)增加到39347户(次),担保金额由10亿元增加到71亿元左右,户均担保金额从70万元左右下降到18万左右,支农支小业务比例由87.49%增加到97.34%,融资担保费率由0.85%下降到了0.42%,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的杠杆倍数由1.04倍增加至5.83倍,充分发挥了政策性资金的杠杆作用。

此外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金融纠纷化解协同机制。推动成立全国首家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全省首个法院诉非联动中心,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司法协同机制,实现“调立审执一站式多元解纷”,推动普惠金融纠纷案件多元化解。截至2022年末,化解普惠金融纠纷1947件,调解成功率达66.55%,为金融机构收回贷款2703.41万元,为借款人节省诉讼费246万元,为金融机构减少律师费支出389万元。

经过3年建设,宁德市加快形成了可持续、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了试验区“增量、扩面、降本、控险”目标。2022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3676.31亿元、贷款余额3414.53亿元,双双突破3000亿元大关,较试验区建设前的2019年末分别增加78.79%、70.15%,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00.74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37.14%,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498.39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52.33%,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全市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5.65%,较2019年末下降2.16个百分点,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不良贷款率水平之低居全省前列。

(作者系宁德市政府办副主任、金融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