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头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保险为农户“撑腰减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保险为农户“撑腰减负”

应赔尽赔快赔 持续提高农户获得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7-14 07:59

□记者 朱艳霞 房文彬

“这次高温灾害真的是让我们农户损失惨重,还好我买足了保险。”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莲州镇养殖代表吴先生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

今年6月以来,珠海市遭遇持续多日高温灾害,部分地区气温数据创近10年纪录。此次高温酷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斗门区的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失。

吴先生在本次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他养殖的600多亩虾因持续高温、鱼塘水温上升出现大面积死亡,预计损失金额超过200万元。据记者了解,人保财险珠海市分公司及时跟踪损失、精准定损,以最快速度将理赔金207万元支付给了吴先生,大大降低了其因高温灾害造成的损失。

吴先生的经历是农业保险为农户“撑腰减负”的一个缩影。我国是农业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农业保险作为防范化解各类灾害与风险的重要手段,对带动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应赔尽赔快赔频获赞

近日,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的万亩鲜桃陆续成熟上市,承包种植了100亩桃树的方大爷一家忙得不可开交。正要去地里浇水时,他又接到微信群通知:保险公司来咱村测产量,谁家桃树受灾导致果子结得少,赶紧说一声。

对此,方大爷习以为常。自从种桃树以来,他每年都会给桃树买保险,已经持续了10年。“风灾、雹灾、冻害、干旱,都会造成桃树减产,树体裂了、果子结少了,保险都给赔。”方大爷对农业保险可谓“门清”,遇灾后如何报案、如何计算果子少结数量,一亩地最高赔多少、保费政府补贴多少……在方大爷看来,保险能够在受灾后最大程度补偿他的损失。

记者了解到,作为护航“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发挥明显。5月下旬,在小麦陆续进入收获关键期之际,河南省遭遇近10年最严重的“烂场雨”,农户小麦种植收益受损。5月31日,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便将首笔50万元保险赔款送达周口市郸城县石槽镇,该镇镇长刘卫华代表21户农户接受款项,用以支持夏收夏种。

同日,河南省遂平县和兴镇徐楼村种粮大户朱晓云拿到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打入账户的2.5万元理赔款后说:“感谢保险及时伸出援手,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自6月进入主汛期以来,广东、湖北、上海、江西、贵州等地出现持续强降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避免“龙舟水”可能造成的夏粮损失,在广东,太平洋产险汕尾中心支公司农险主要人力全部下沉一线,组织应急服务团队及水稻收割机免费帮助农户收割水稻,收割时间持续半个月,预计抢收水稻面积2000余亩。“上了保险就是好,关键时期有赔付,汛期来临还有人帮忙抢收。”广东一位种粮大户说。

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新马桥镇,2月份因极寒天气,当地养殖大户张先生圈养的肉鹅大量死亡,平安产险蚌埠中心支公司农险理赔员接报案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查勘,现场清点核实本次农户损失2.6万余元,公司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赔付。“有了这笔赔款,我可以重新投入肉鹅养殖。”张先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发生灾情,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奋战在岗位一线,全力以赴帮助各地群众、企业最大程度防范及降低损失。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

查勘定损力求精准

农业保险精准理赔是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功能和作用,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查勘定损精准度则是影响理赔质效的重要因素。

面对洪涝、干旱和台风等重大灾害,保险业目前已建立了“防在成灾前、抗在最前线、赔在第一时”农业保险大灾紧急应对机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延伸至乡镇的农网机构和队伍,积极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进行精准定损。

河南遭遇“烂场雨”以来,人保财险已投入查勘人员1540人、查勘车辆786台、无人机7架,聘请农业专家111人;联系合作卫星遥感科技公司6家,可根据需要随时投入辅助查勘工作。中国人寿财险河南分公司通过自建的“i农飞”平台,开展无人机现场查勘工作,同时发动理赔服务协办人员3000余人,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及时排查各地区小麦受灾情况。

今年2月,山东省冬小麦在苗期受寒潮天气影响遭受冻害。“考虑到未到收获期无法确定损失程度,部分农户有恐慌心理,我们就通过农险线上化理赔小程序推送相关内容,并派专人一对一指导农户减灾减损,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平安产险山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疆,雹灾是威胁棉花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中华财险介绍,目前公司已对棉花雹灾事故的损失核定及理算形成了一套完整“方法论”,能够结合卫星遥感受灾等级分布图,及时精准地核算受灾地块,统一理赔方案,确定理赔金额。

“损失核定最怕农户不满意。”中华财险农村保险事业部负责人表示,为了防止意见不统一,政策性农险理赔普遍采用的是与政府协同推进的模式,保险公司在查勘定损过程中及时将工作预案及进展向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和会商,最终由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及具备专业资历人员出具损失鉴定报告。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介绍,由于农业灾害一般具有灾害面积大、涉及农户众多的特点,保险公司查勘人员一般都会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图及大数据优势,将卫星遥感图保存在手机中,随时随地了解灾害的具体情况。“遇到与受灾农户发生分歧的情况时,可以给农户看,便于解决分歧、化解矛盾,提升查灾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该负责人说。

努力提高农户获得感

高质量发展农业保险,要持续推进“扩面、增品、提标”,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其中,农民获得感至关重要。

2022年2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缩短定损时限、细化查验影像要求等,切实保障投保农户权益。

在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方面,今年以来,在金融监管总局部署、各银保监局指导下,各地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据了解,今年1-5月,人保财险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项目覆盖13个省份,为1261万户次农户提供1154亿元风险保障,实现了对“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肉案子”等近300种农畜产品的保险全覆盖。

此外,粮食作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以河南安阳为例,过去当地实施传统农业保险,保额为447元,今年当地实施完全成本保险,保额为1000元。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业保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风险保障水平较低、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特色农产品覆盖面窄、区域发展差距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部分农民对农业保险政策还了解得不够,或是对理赔期望值较高。

上述中华财险农村保险事业部负责人认为,提升农户满意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索,一是简化条款内容,避免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减少农民理解上的困难,防止销售环节违规操作和理赔环节产生理解偏差;探索无赔款优待模式,打通保险业信息壁垒等难点,通过分析历史赔付数据降低费率或减免保费金额,切实降低农户自缴保费压力,强化农户与保险机构黏性。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何小伟表示,针对部分定损结果难以被农户接受等问题,保险公司与农户之间需要有效沟通。保险公司应做好农业保险宣传工作,提高农户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也要持续做好对“除外责任”的告知工作。同时,推动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过渡,更好满足农户赔付预期。此外,还应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借力“互联网+”发展,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将低频次赔付转变为高频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