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6-21 09:49
□李庚南
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如何推动消费恢复和扩大,不仅是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金融机构新的盈利增长点。特别是在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态势下,消费金融无疑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热点领域。但同时,消费金融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需求端走弱、居民主动负债意愿偏弱等。
如何面对消费金融的现实困境,在支持消费增长方面蹚出一条有效的路径?这需要作为金融供给端的金融机构明确大局,把握机会,“弹好钢琴”:既要加大创新力度为消费赋能,又要把握好风向风控,为稳健的消费增长护航;既要防范好风险,提升消费金融健康水平,又不能因噎废食。其中,尤其需要分辨清楚房地产的消费属性与投资属性。具体而言,关键要做好创新、防险和消保三篇文章。
金融机构要注重数字赋能,加快创新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机构应不断优化消费信贷供给,针对不同客群,创新差异化金融服务,营造优质金融支持环境;加强数字赋能,通过全业务链条数字化与智能化,努力提升自身消费金融运营能力与效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和风险定价服务;深挖消费高频场景,围绕消费者需求推出丰富多样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全方位满足居民消费金融需求;借助数字化技术延伸服务触角,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破除消费金融盲区。
金融机构应注重防范风险,努力提升消费金融风控能力与水平。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居民数据,根据用户画像建立模型以及配套风险评估机制,把好“三关”:一是卡不能随便发,要强化信用卡客户适当性管理,防止“以卡养卡”等共债行为。二是信息不能随便用,应依法合规采集、应用数据,依法保护客户隐私。三是贷款不能随便放,既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也要把握贷款流向,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关键是要强化对借款人还款来源、重大经营计划、投融资计划及未来预期现金流状况等事项的审核责任,全面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金融机构要注重金融健康,强化消费者保护意识和理念,完善消保机制。一方面,要强化适当性管理,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引导消费者诚实守信、理性消费和合理借贷,同时引导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学会保护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将消费者保护贯穿于业务流程各环节,尤其要避免虚假宣传、诱导式融资,从源头上防范侵权行为发生。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建立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响应机制,畅通投诉渠道,规范投诉处理流程,切实履行投诉处理主体责任。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