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主旨演讲> 民太安保险公估总经理助理杨帆: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才会有更好竞争力

民太安保险公估总经理助理杨帆: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才会有更好竞争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6-15 08:25

□记者 房文彬

民太安保险公估(以下简称“民太安”)总经理助理杨帆在会上表示,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整个保险中介行业都面临着专业水平、服务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只有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才有可能不被去中介化,才有可能不被替代,才有更好的竞争力。

杨帆表示,保险中介市场十多年来一直处于清理整顿中,保险中介机构“小乱差”成了监管重点。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保险中介机构需要更加关注自身信息化、标准化和合规性的建设。

杨帆认为,在MGA模式下,各细分领域都有更为专业的细分公司进行承接,整个行业效率才能得到提高。MGA模式的运作不见得是一家公司取代保险公司的位置,而应该是行业内各个环节的优势公司、专业公司,集中各自优势的领域,大家一起来为整个行业提升经营效率。

在民太安看来,保险中介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成本三个方面的比拼。


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代表保险公估行业,和大家做一下我们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路和探索。

保险公估行业,和今天前面大家听到的代理公司,经纪公司等这些传统的定义下的保险中介有所不同,我们的商业模式,更偏向于整个保险行业服务的后端。我们做的工作,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在保险的理赔环节、保险的风控环节,进行一些服务的支撑。

今天,与会的这些保险公司,包括经代公司,大部分也都是我们公司的客户,也都使用过我们的服务,或者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这点,我们公司作为公估行业,更像一个行业的基建的角色,我们为整个行业提供基础能力的建设。

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一批保险中介公司,民太安到今年已经是第29个年头。 而且我们公司的29年里,只专注一件事情,就是做保险的公估理赔服务。现在全国有35家分支机构,有5千名作业人力。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作为一个传统的老牌的保险公估公司,在目前的市场转型、高质量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困难和我们自己的思索和探索。

今天的分享的主题叫借势而起,顺势而为。

我们把这个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们叫知时识势,第二部分是科技之势,第三部分是创新之势,第四是发展之势。下面具体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知时识势

首先讲势,什么是势,这里引用一句荀子的话,“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事情,首先要顺应大势,目前影响保险中介转型发展的势,我们认为是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一是监管环境的影响。 

伴随我国保险中介监管机构从早期的人民银行监管,到刚刚挂牌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变化,监管内容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了《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保险公估人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三位一体的中介监管制度。

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了非常明确的指引。一是体现《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明确要求保险中介机构的信息化。二是《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保险中介行业标准化工作,规范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间的业务信息交互。所以,信息化、标准化成为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性指引。

从监管来看,保险中介市场长达十多年来一直处于清理整顿中,保险中介机构“小乱差”成了监管的重点。

这样的监管环境下,我们从业的公司,需要更加关注自身信息化、标准化和合规性的建设。

二是市场环境的影响。

从中介机构的主体看,2000年以来,中介机构的数量,是有一个高速增长期的,之后进入一个平台期。整体的数量变化不是太大。之后还有一些我们的中介机构,是在新三板进行了上市。上市最高峰的时候,是在2017年,曾经达到了30家,近些年又有所下滑,目前只有10家,还有不少中介机构退市。

随着我国中介机构资本扩张,市场竞争也在加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处于头部的公司,发展还都是相当不错的。

市场环境,必然面临竞争愈加激烈,资源逐渐向头部集中的过程。

三是技术环境的影响。

技术环境,永远是对我们整个行业效率影响最大的一环。这里也是我们公司在这几年最切身的一个感受,我们做了29年,从之前的传统的人力处理每一单,到目前的信息化管理、科技技术应用,这对我们的经营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今天也会重点跟大家分享,技术如何在公估行业进行应用,如何帮助公估行业提升产能和效率。

二、科技之势

关于科技之势,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6个方面,包括TPA理赔自动化系统,RPA软件机器人,理赔风控模型,风险减量,卫星遥感,人工智能这几个领域。

第一,TPA服务。它是目前寿险领域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传统意义上,我们把理赔的流程、运营的流程,甚至包括增值服务的流程,都归纳到TPA,也就是第三方服务这个大框架内。

今天重点跟大家介绍一下,在TPA服务当中,最重要的一块,也就是理赔自动化系统。在我们公司这么多年的经营当中,门诊医疗险这个场景产品,以前在理赔环节的服务,是非常重的。我们的业务,涉及到资料的收集、纸质单证的粘贴、录入、扫描、理算金额的审核、医疗费用控费,欺诈风险识别筛查以及理赔结果的协谈等。

这样的服务链条很长,对人力消耗很大。但同时,此类业务的时效要求很快,金额又非常小,理赔处理成本会占到保费中非常高的比例。

目前在这种业务中,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已经愈发成熟,随着我们医疗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医保政策库的收集,我们整个理算规则引擎的完善,这个技术,现在已经越来越具有它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从原理上,这个技术并不复杂,就是把我们以前的这种需要人工去录入的发票、单据,转成了用机器OCR系统的识别,把以前的人工计算和判断的理算规则,变成了系统自动化处理,把以前通过医学专家人员进行药品费用控制,费用剔除的动作,变成系统的自动筛查,把以前人工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一套反欺诈和识别的规则,变成系统的控制。

虽然原理很简单,但要做到这点,意味着,我们要在这四个方向上,把数据的积累、规则的完善做到极致,才能够真正具备可用性和可行性,不然我们做出来的结果,和人工理算的结果大相径庭,是没有办法投入实际生产使用的。

这里我们展示了这个业务的流程图。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基础信息库,分为医学字典、医疗机构码、医保目录库、ICD码。

医学字典,就是各类医学名词的规范定义,包括药品的名称,诊疗名称等。

医疗机构码,就是全国的医疗网络库,包括私立诊所、体检机构、公立医院等机构的信息,并标注出其属性。由于不同的保险产品条款对诊疗机构的要求不同,这个库就可以用于保险责任的判断。

医保目录库,代表了我们全国每个地市不同差异化的医保政策。通过我们长期的积累,现在实现300多个地市医保政策的实时收集和更新。

有了这些底层数据,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理赔流程进行数据化、规则化、标准化,并通过我们的解读,在每个产品上制定对应规则,提升效率。

从实际效果看,我们的自动理算准确率,可以达到95%,自动结案率可以达到70%。

这类的产品,其实是对我们传统理赔流程的很大颠覆。通过自动化系统的辅助和加持,我们的人均产能可以提高4倍。意味着,我们在理赔端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第二,RPA软件机器人。该项技术比较适合于目前的录入和表单填写的环节,主要是用来实现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的同步。从操作上讲,该技术是指在机器上安装了一个机器仿真人的操作,可以进行一些重复动作的操作。这样的功能,配置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它在应用上,有很宽泛的使用性。

因为我们服务的保险公司很多,我们自己的业务系统也很多套,我们在自己系统当中,要对每一个案件的流程、进展、效果进行管控。以前要靠人工进行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转录和粘贴,现在我们很多工作可以通过机器人进行实现。我们的人力成本,和我们的效率,就会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国内,该项技术在很多的场景下,都有很好的应用。

第三,理赔风控模型。目前在车险反欺诈领域应用成熟,可接入保险公司系统实现风险识别与预警。

这个模型为什么在车险领域使用相对比较成熟?就是因为行业在车险方面积累了几十年的风控经验,对于修理厂,配件渠道以及常见保险欺诈的手段行为,一些常见的甄别手段,我们行业积累了很成熟的规则来梳理和完善模型。所以我们可以在系统当中,把这些人的经验,转成系统规则,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快速地大规模筛选。

有了车险理赔基础数据的支撑,加上风控规则引擎配合,就可以对整个车险理赔过程进行防渗漏筛查,筛查的出结果可能是配件非正常的高额赔付,也可能是一些风险欺诈案件的线索,包括团伙作案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该模型筛查出来,而且这些规则可以和保司历史数据进行匹配回测,来优化调校模型。

目前,我们也在优化改造这套模型,尝试将其应用于人身险领域。对于人身险的风控,目前主要集中在药费的控制上。但是现阶段人身险的识别规则,还没有车险这么完善。这个不是某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行业的积累问题。随着作业量变大,这套模型也会迅速完善。

第四,风险减量。风险减量服务主要做的是在风险发生前进行预防,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保险公司降低赔付。目前,风险减量服务在财产险领域可以提供保前风险评估、保中防灾防损、风险预警提示、信息管理大屏等全方位风险管理服务。

这类业务,偏向于传统制造业中的安全管理的角色。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行业,配置不同的专家。目前,民太安有几十位注册安全工程师,包含了常见的各个生产安全的领域,可以根据各个行业的痛点,提供不一样的风险评估和筛查的建议。

第五,卫星遥感。这个技术主要应用在目前的财产险和农险方面。以前我们做大面积的受灾损失核定,比如说一块农田,遭遇了旱灾,或者是一个厂房遭遇了火灾,在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人员开车,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进行现场查勘,而且查勘的准确性、效率、全面性,中立性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目前,通过卫星遥感结合无人机,可以在高空快速完成大面积查勘,通过图像分析建模对保险责任和损失范围进行核定,能够大幅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服务的效率,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六,人工智能。人工智者这个话题比较大,运用场景很多。最近比较火的chatGPT也属于人工智能。我们这里重点讲一个细分的应用,就是人工智能中,图片识别领域的应用场景。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是车险查勘的一个例子。我们公司一年大概要处理几百万笔的案件,加上影像的数据、照片的数据,一年大概几千万的图片处理的量。我们发现很多的图片质量,靠人工检测效率非常低,比如说车险的查勘中,有很明确的要求人车合影,保证查勘人员是在现场真实地看到这辆车以及这辆车的真实状态。

以前,这块业务的质检是靠人工逐个看的,效率非常低,而且图片伪造的情况不一定能识别出来。现在则是通过系统筛查来实现质检和分析问题,对于照片中的PS伪造、清晰度不足,拍照画面不全等问题,都可以通过AI识别进行快速定位。

此外,用拍照或视频实现车险线上定损这个功能,行业也有很多公司已经研究开发了几年,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商用。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准确率,还不是特别高。但是相信随着数据量持续增加,模型的不断训练优化,未来也可能直接通过拍照和视频完成定损,绕过人工的处理流程。

三、创新之势

MGA(管理型总代理)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非常火爆的热点话题,MGA模式可协助保险公司有效扩大业务量,也可以约束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有利于实现保险公司、代理机构、消费者三方共赢。MGA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将在是未来保险中介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按传统的定义,MGA模式,应该是在目前单纯的保险销售环节上做一个升级,切入到整个保险产业链中的更多环节,这个环节包括产品的定制、产品的定价、产品的风控、理赔等等。

这个模式参与了很多原本是保险公司负责的环节,可能会让保险公司感到紧张。但是我不认为MGA模式出现了以后,或者有一天出现了以后,会动摇到保险公司的地位或者价值,因为大家在那个时候,行业内的各类型的公司,应该会有更好的分工和价值的体现。

国内这些年也有一些MGA模式的探索,在我看来,目前真正能够实现MGA场景和成功的案例,其实并不多,我自己知道的,一个是MSH,主要做的高端医疗业务。这类业务的定价、销售、服务、TPA都是由中介公司来集中处理的。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MGA模式。

另外一类,就是以淘宝上的退货运费险这类产品为代表的场景类的业务,这类业务,数据场景都在平台手里,销售、理赔,甚至包括精算的数据,全是在平台手里。因此我认为也算一种MGA。

但是这两个案例,在其他的产品上复制的空间和可能性并不大。为什么这个模式在别的场景下很难运作?是因为这两个案例都要求我们的MGA运营方有能力承接保险全链条的运营与服务,对运营方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现在是不是某一家公司就有能力代替目前的保险公司把这些全部承接下来。目前来看,这点很难,最多只能在个别特定险种和场景上实现。

而我理解的MGA,是希望它能够把保险公司很多的职能通过更专业,更高效的合作伙伴进行承接。

在保险生态链内,每家公司有自己专注的方向和自己专注的领域,大家专业化分工上可以形成一个优势互补,但是如果想在某一家公司上,把这个环节都做完,未必会比我们现在的保险公司主体做得更好。

所以应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更细化的分工,形成优势互补的机制。我们设想的一个MGA模式,应该是由我们的保险代理和经纪公司,加上再保险公司,加上我们保险公估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来进行这样分工协作。

保险代理和经纪公司的优势,在于销售、业务筛选,他们最清楚客户需要什么东西。再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的兜底。公估公司的优势是理赔服务以及风控。保险公司在承保端授权给这些公司后,重心价值就会转向资本的运作、资产的管理。

这样的模式下,各个的细分领域,都有更为专业的公司进行承接,整个行业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我们的观点是,MGA模式的运作,不见得是一家公司取代保险公司的位置,而应该是行业内各个环节的专业公司,大家集中自己各自优势资源,来为整个行业提升经营的效率。

关于MGA模式,这两年我们也探索了一些项目,比如雇主责任险。近两年来,雇主责任险赔付率非常高,而且是一个有许多黄牛参与,保险欺诈风险很高的险种。目前我们找了再保公司,找了保险经纪公司,一起联合形成一个业务的风险控制端,并把民太安这么多年内在雇主责任险这个险种上积累的风控经验、能力、服务网点整合进去,帮助整个业务降低赔付,让这个业务能够持续的经营。

四、发展之势

保险中介行业,经历了起步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清理整顿的阶段,现在,必然是要进入到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整个保险中介行业都面临着专业质量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只有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才有可能不被去中介化,才有可能不被替代,才有更好的竞争力。

民太安走过了29年的历程,见证并且参与了中国保险业,特别是保险中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如今,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全部历程。在我们看来,保险中介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成本三个方面的比拼。

保险公估,作为保险中介机构的一员,民太安专注在保险的服务和风控环节。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胜出,就要注重提升我们保险公估产品的服务属性和质量品质,形成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避免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从而用高质量的供给来撬动高质量的保险中介需求。

最后,用一句话做一个总结,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那也用这句话,和在座各位同行共勉。实现保险高质量发展这条路,肯定是有很多的困难,我们作为一个老公司,现在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科技公司的挑战,包括同行价格的竞争,在这个过程当中,唯有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转向保险中介高质量的发展的模式,才是我们整个中介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今天跟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