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工改租”盘活“死资产”

【鑫日谈】“工改租”盘活“死资产”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6-14 07:47


□记者 黄明明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庞大的流动人口数据,也意味着有巨大的住房市场需求。

为了破解流动人口或者新市民的住房问题,国家大力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租赁发展。例如,2021年,广州初步形成了“工改租、商改租”、企事业单位自有存量土地新建、产业园区配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建、土地公开出让新建、存量房源整租运营和城中村改造配置七大筹建方式。在多种探索模式中,“工改租”的模式凭借成本低、效率高而备受青睐。所谓的“工改租”,即将闲置商业办公用房、工业厂房等非住宅项目依法依规改造为租赁住房。

从全国范围来看,“工改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住房供应。在全国很多这种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以工建项目出现的闲置资产非常普遍。通过多市场主体参与的创新型资源整合,将园区闲置的房产变成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能够呼应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稳定房地产市场。202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有效推进更大区域职住平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通过“商改租”“工改租”等形式将非住宅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尽管“工改租”具有突出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其中包括审批手续的繁琐复杂、对运营方专业的要求、对项目支持资金的需求等。

事在人为,有问题也有破解之策。在审批手续方面,已经有浙江、上海、苏州等地政府关于“工改租”的相关经验文件可供参考,有的地区还发布《“工改租、商改租”保障性租赁住房消防改建操作指南》等类似文件,提高“工改租、商改租”保障性租赁住房消防改建可操作性,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在运营方面,不少专业的市场主体也参与进来,为改造项目提供专业的运营服务。而在资金方面,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凭借长期低息资金,为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大城市人口流入量逐步走高,尤其是青年群体体量较大,通过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这些模式和案例值得更多地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