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信托要闻> “三环模型”助力家族企业治理

“三环模型”助力家族企业治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6-13 09:01

□高皓

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民营家族企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4900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16亿户。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超过1.6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90%以上。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上市民企占比超过60%。家族企业是由家族控制,同时希望在代际传承中延续控制权的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比高达80%以上。

民企治理失效的负外部性

民营家族企业中同时交织着家族和企业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家族是感性的,家族成员之间靠血缘关系凝聚在一起,彼此的评价是主观的,谁也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家族成员,这种关系是伴随一生的;而企业则是理性的,其运营管理有众多客观指标,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暂时的,而企业资源配置从长期来看,是朝着价值最大化方向进行的。

这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在民营家族企业中交融碰撞时,由于存在多个不同利益主体,而彼此之间的责任、权利与利益各异,就会产生大量的矛盾、冲突和问题。如果不能加以有效治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夫妻、父子、兄弟、经理人等各种类型的“家族战争”。许多在经营上非常成功的民营企业由于治理失效,导致企业发展、社会财富和就业税收等都蒙受重大损失。

“三环模型”是重要方法论

“三环模型”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于1982年提出,是家族企业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秉持“分而治之”理念的“三环模型”,是实现家族企业治理的重要方法论。这一模型将股权、家族和企业等三环划分为7个不同区域,家族企业中的不同角色都可以在7个区域中找到自身位置。之所以要将不同角色解构为7个区域,根本原因是每一环的内在逻辑完全不同。家族企业治理系统的三环是高度凝结在一起的,这使得某一角色在系统中同时拥有多种不同角色,“戴了几顶帽子”。在家族企业治理中,如果不能有效区分不同角色,将产生诸多难以厘清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家族企业三环在建立有效治理结构与流程之前往往是模糊的,缺乏清晰的边界,呈现出较为混沌的状态。而这种混沌状态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时,企业的发展往往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包括千亿元规模的大型民企,仍处于治理的初级阶段,三环之间的边界没有厘清。

(一)“家族环”的离心力

家庭结构在代际传承中将发生多次根本性变化,而这些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将形成天然的离心力,把三环彼此扯开。家庭这一概念基于人口学中的家户定义,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通常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组成,这一结构也称之为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在第一代子女以及其配偶组成新家庭时,基于居住空间的不同,可进一步转化为扩大家庭或家族。家庭结构的这一转化过程随着代际传承的进行,愈发复杂,家庭或家族成员越来越多,三环结构也随之变化,治理的复杂度显著提升。

(二)“股权环”的离心力

股权则会沿着家族内外两个维度进行分散。股权的对外分散是指,随着规模或地域扩张,企业不断进行对外融资,从而逐步稀释家族所持有的股权比例,在这个过程中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可能有丧失控制权的风险;股权的对内分散是指,随着家族成员人数增加,每个家族成员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会逐渐摊薄,个人所拥有的股份会越分越少,从而使股权在家族内部进一步分散。

(三)“企业环”的离心力

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从单一产业及单一地域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推移,企业会进行业务多元化和地域多样化,甚至是国际化,在此过程中,业务和管理半径的扩张自然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离心力。

民企治理中的作用与价值

民营企业治理的理念核心是“分而治之”,即分门别类进行治理。学术界识别了家族企业的4个治理维度,即股权治理、家族治理、企业治理和财富治理。家族信托在这四大治理领域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股权从法律视角来看,并非单一的一项权利,而是多种权利的组合。家族信托持有企业股份进而参与股权治理,有利于减少家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持股权的完整性,更好应对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内外挑战,进而降低治理失效对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及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企业股权、实物资产等各类财产置入家族信托,使家族信托集中而不是家族成员分散持有家族的主要经济资源,有利于借助信托的机构化、机制化等制度性保障,激励家族成员各显其能、形成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在企业治理层面,可进一步细分为涉入治理、涉入股权、涉入创业以及社会责任等4个领域。伴随着家族财富与企业资产的渐进式分离,应当建立新的财富治理架构和模式,以打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循环,降低内外部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者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