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投资者要摆脱“舒适区”思维

投资者要摆脱“舒适区”思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6-06 08:12

事实上,现在的投资者们需要摆脱“舒适区”“确定性”下投资的奢望。从历史的长河看,非舒适区、不确定性才是投资的常态。

□王文

5月30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在投资圈引起高度重视。“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论断,与其说是对未来投资环境走势的预估,还不如将其看成是对投资者直面必须要到来的风险环境的重大提醒。

投资是一门管控风险、获取收益的艺术。投资者从来不应怕风险,因为风险越大,有可能收益就会越大。就像今年最火电视剧《狂飙》主角高启强所说的名言:“风浪越大,鱼越贵。”讨论投资的核心,就是讨论风险。

然而,近年来中国社会普遍有种害怕风险、回避风险的恐慌氛围。任由这样怕风险的社会集体恐慌情绪滋长,对国家长期发展不利,对民族复兴也不利。对此,各方应高度重视,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等各个组成单位都应拿出改变的姿态,扭转“怕风险”的社会氛围。

好的投资者具有风险偏好的天赋,并能在风险概率衡量中赢得胜算。过往中国的许多投资者经常把靠运气赚来的钱视为自身识别概率的能力。于是,在当前风险增多的环境下变得异常不适应,进而滋生了恐慌情绪。

事实上,现在的投资者们需要摆脱“舒适区”“确定性”下投资的奢望。从历史的长河看,非舒适区、不确定性是投资的常态。

所有人都应该知道,在可预见的将来,低风险、无风险的投资时代已过去。那些闭着眼买房就能涨、五年赚两倍三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那些到国外复制一个文案或产品,将其变成中文就能ABC三轮融资然后套现、实现财务自由的时代也已不再;那些不受监管、打擦边球也能赚钱的时代也已翻篇。

更重要的一个时代变化在于,过往美国将中国视为机会与伙伴,现在则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中国的投资不得不在外部美国压制、干扰的基础条件下进行。人人都能赚大钱、靠运气挣大钱的日子已回不去了。

换句话说,过去的投资环境像是一条小船在河道上捕鱼,只要多撒网,好歹都有收成;现在,中国这艘小船已变成大轮,正冲向大海,风大浪大,撒网未必有鱼,不撒网都有可能被掀翻。此时,真正考验伟大投资者的时刻到了。

理解投资环境的时代变迁,政府、社会与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恐怕都要为这个新环境的确立而继续贡献力量。

对于政府而言,要充分理解识别整个社会对风险陡增的恐慌情绪,并善于在完善政策过程中进行社会情绪的预期管理。

同时,地方领导的敢作敢当对于地方经济复苏与持续增长,将起到激励作用。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落实与执行,直接决定了各个地方如何消化风险的恐慌情绪。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倍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要在各个地方进行充分贯彻与执行。只有这样,社会对风险的恐慌情绪就才会渐渐得到缓解。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充分相信国家发展制度化、法治化。当前,要推动中央政策的全面落实,要鼓励督促;重燃社会的投资热情,政府有责任撬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