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数字化转型是险企经营的革命

数字化转型是险企经营的革命

——“保险家系列考察活动之走进华为”纪实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31 08:19

□记者 赵辉

“未来,作为一家企业,核心资产变成数据,核心能力变成算法,核心竞争力在于体验。”“随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企业的业务能力、资产会复制到数字世界,变成数字能力、数字资产,企业本身将变成一个超级智能体。这个智能体在服务客户、改进自身、击败对手的演化过程中,将构建三大优势:信息优势,能知人所未知;决策优势,能决人所未决;行动优势,能成人所未成。”华为公司质量与流程IT总裁助理、公司质量部部长周智勇在“保险家系列考察活动之走进华为”活动的科技专题分享环节描述了数字化时代企业蓝图。

在场的保险公司高管们深受触动。“如果保险公司不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就会失去未来。”建信人寿总裁丁慧说。

“过去几年,行业数字化转型按照线上化、数据化和智能化3个阶段展开,未来数字化转型有3个特征:场景化、体系化、云转型。”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说。

奇点将至,未来已来!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已经超乎想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的发展彼此带动,引发一场科技海啸。尤其是ChatGPT爆发以来,大模型时代极速展开,AI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

毫无疑问,科技革命将给企业的模式、形态、经营带来颠覆式改变,作为以经营数据为本的金融企业,保险公司将率先被抛在浪潮之巅。在考察结束后的第48期中国银保传媒热点对话中,利安人寿董事长周俊淑指出,“未来,数据是保险公司的核心资产,所有保险公司都将变成科技公司。”丁慧认为,未来的保险业,将由人海战术走到数字牵引,由系统支撑走到数据智能支持,由服务的温度走到智慧的陪伴。

事实上,经历疫情的倒逼、政策的推动、客户需求的牵引,这些年,保险公司们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之路。《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观察到,参与本次活动的高管们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都有了共识。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保险公司目前还大多处于信息化水平,距离数字化还很远。”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说。

“未来保险业可否走向世界?是否会出现像SHEIN这样以数据为驱动,实现强大运营能力、个性化定制能力、供应链能力的科技型保险企业?”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黄瑾的期待令人向往。但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走出一条通往未来之路?高管们还有诸多困惑待破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表示,“当前保险业正处于深度转型中。华为的经验启发了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智慧,这是我们走进华为的目的之一。”

转型的长期性与业绩短期性矛盾如何解

“没有长期主义的心态,很难做好数字化转型。”周智勇说。这个观点得到了高管们的认同。“转型需要久久为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最怕朝令夕改。”国任保险总裁邓可说。

对身处行业低迷期,绩效压力很大的保险公司而言,这绝非易事。毕竟,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而巨大的投入,这会影响当期业绩,但是股东更看重当期绩效。公司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能力的同时,还不能将现有业务都放弃,否则就要承受业绩压力、股东压力,谁负得起责任?

从更深层次来看,保险公司的高管大多任期有限,超过5年就已非常少见,而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投入要真正见效,带来业绩增长,往往需要多年的付出,这就意味着现任管理团队虽然要承担转型带来的短期业绩压力,却无法享受转型带来的长期增长。“只栽树,不乘凉。”这何其考验人性!

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化解转型的长期性与业绩的短期性矛盾?华为的经验给高管们以启示。

据周智勇介绍,华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未来愿景的支撑,用愿景牵引转型。在转型中,华为提出“不是成为世界级的IT,而是成就世界级的华为”,力求依托数字化转型,让公司成为一个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去服务全世界客户。这种愿景牵引使得华为一步一个脚印,保持足够的定力,持续地进行数字化转型投入。对于华为,长期愿景是转型的北极星,没有它的牵引,没有面向未来的追求,就很容易被业绩、管理层变动带着走,很难确保转型的长期可持续。

这种逻辑体现在转型的本质上,“转型本质上是解决3个问题:第一,我们如何能让今天服务的客户,明天还依然是我的客户?第二,我们如何让5年后的我能非常轻易地击败今天的我?第三,我如何能识别5年、10年后的竞争对手,之后击败他?”周智勇说。

邓可对此深有感触,国任保险对数字化转型做了三年规划。明确对于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转?转成什么?未来的标签是什么?

当然仅仅靠愿景牵引还不够,要有效处理转型与业绩的矛盾,还要有战略定力和平衡能力。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巨大投入,但险企管理者同时要面对年度绩效的考核压力。这要考验他们的抗压能力与平衡能力。

当然,转型中,面对股东对短期业绩的诉求,积极沟通与达成共识也非常重要。“要研究怎么将管理层对数字化的认识转化为对董事会、股东的认同,这很关键。”华贵人寿总经理罗振华说。

以客户为中心和以销售为中心的矛盾怎么看

“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只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研究怎么让客户更好地获得服务,更便捷地触达产品。数字化转型核心还是要回归到以客户为中心。现在各家公司都在说以客户为中心,实际上很多公司还是以销售和自身利益为中心,忽视客户的体验和感受。”海保人寿总经理李高峰说。

周智勇在分享中指出,华为在数字化转型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客户体验的提升、效率的提升、模式创新。与绝大多数公司主要关注效率不同,华为最关注客户体验。他分析,效率是收敛性力量,而体验是开源性力量。数字化转型一定要最先关注客户,因为公司是开放性系统,如果失去了对外部客户的关注,就会走向收敛,长期发展就会有问题。“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瞄准客户的,一定是客户驱动的,这背后也是华为的生存哲学。”他指出。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原则引起了高管们的共鸣。前海再保险董事长王焱侠也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面向企业自身的需求,但数字化转型主要面向客户,要研究如何发现客户需求,怎样为客户打造优质的数字化体验,怎样做好客户的服务,转型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是数字化转型的支点。正如一位高管所说,要想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数字化转型才有着力点。

转型的艰巨性与组织惰性的矛盾如何破

“数字化转型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企业经营的革命,是对过去认知的重塑,不适应这种变化的组织和团队会被淘汰。但人的生存本能决定,当个体意识到不确定出现,或自己认知领域内不熟悉的事物出现时,本能地会产生不安全感,会产生自我保护,进而引发对趋势的对抗。”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此前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说。

的确,组织是有惰性的,但数字化转型却是一个全面变革的过程,无疑是痛苦,必然要面对很大阻力,甚至带来组织震荡。

于是,转型领导者往往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中:因转型而被淘汰的员工如何安置?由于转型而丧失地位的管理者又该如何处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怎么变?投资巨大的老系统如何丢弃?多年来的固有模式又如何重塑?转型是否会影响组织的稳定性?

带着一个又一个问号,在与华为专家的交流中,高管们看到了一家将变革变成常态,不断自我迭代的组织。据周智勇分享,华为的组织就是为变革而生,永远不会停止对自己的改变。华为构建了一套机制,叫变革委员会制,用来驱动华为公司的持续变革。

在华为20多年的发展流程中,变革的脚步从不停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提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管理变革,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管理体系。

以华为为鉴,可以看出,企业成长本质上就是一个持续变革的过程,谁也无法拒绝变革,只能主动迎接变革,以决然之心,冒风雪而前行。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痛苦的变革过程,之所以说痛苦,是因为数字化的进程要打破传统的思维、传统的框架,打破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商业模式、作业模式、服务模式、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不断否定自己,浴火重生。”丁慧说。

当然要想建立这种决心,就要有驱动力,这来自高远的目标或强烈的生存危机。周智勇指出,转型要么是愿景驱动,要么是生存驱动,为什么很多企业变革速度慢,核心的原因是要么追求不够,要么压力不够,关键是建立压力差。2017年华为提出了企业的新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正是这种愿景逼着华为不得不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今天的保险公司面对的压力差更多地来自生存挑战,能否将这种挑战转化为内部强烈的危机感,决定了转型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