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逐“绿”前行

逐“绿”前行

——农行南平分行为区域绿色发展添动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25 09:18


□宋骁寒 本报实习记者 鲍曼君

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福建省南平市正全力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近年来,农行南平分行不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截至4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27.86亿元,比年初增加9156万元,为富美南平建设、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擦亮武夷山旅游金字招牌

今年五一期间,曾经被“冷落” 的武夷山旅游市场回暖,超40万名游客在武夷山水间畅游,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纯粹快乐。

福建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旅游开发龙头企业。20多年来,在农行南平分行的支持下,累计为公司提供信贷资金40余亿元,参与了景区维护、九曲溪生态修复保护、人文和自然资源保护、河道清理等多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金融稳定作用。

农行武夷山支行服务团队在武夷山宋街景区走访商户(右一),对接金融服务需求。卢业彤/摄

在旅游新业态下,今年武夷山推出了主景区免门票政策。

“我们大力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在市场上推出适合养生疗养游、茶文化体验、观光打卡游等差异化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将通过管理提升、资源整合、改革创新,通过景区的客流实力拉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文化娱乐、茶业等相关产业。

为了助推武夷山从“景点旅游”向“景区度假”到“全域旅游”的转变,农行南平分行强化与该公司合作,为景区量身打造一体化服务“智慧景区”产品,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方便游客便捷购票、智能停车、景区支付等。据悉,“智慧景区”上线后,服务客户115万人次,累计销售金额15亿元。

同时,农行南平分行不断拓展便民服务渠道,为武夷山三姑度假区构建智慧商圈,持续拓展酒店、餐饮店、茶叶店、药店、超市等优质联盟商户,开通聚合码功能,开展优惠支付、积分抽奖等活动,让游客体验“手机在手,逛吃无忧”的快乐。目前,服务度假区商户680余户,近一年累计交易额2.6亿元。

幸福,在城市建设中升级

“绿色”是农行南平分行全力支持民生工程的关键词。在南平市众多民生项目、绿色工程中,自然少不了农行的身影。

南平市延平区的老城区环境较差,普遍存在路面老化严重、电线杂乱、缺乏安防设施、停车难等现象,成为制约城市提升、街道发展和群众满意度的瓶颈因素。

想要建设新城绿城,就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农行南平分行结合实际,为项目主体——延平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案,项目总投资2.05亿元,其中农行支持1.3亿元,以多片区开发中的充电桩、停车位、广告牌、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收入作为还款来源,覆盖改造成本。项目竣工后,将全面提高小区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能力,能服务17个老旧小区、近1.4万居民。

经过改造,老旧小区焕然一新。违章建筑和围墙全部拆除,排水管网藏入地下,外墙修葺统一美观,新配置了停车位1100多个、汽车充电桩280个、电动车充电位1300多个,口袋公园、园林绿化、防污排涝、安防消防、照明光纤、锻炼器械等现代化住宅要素应有尽有。项目还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金融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小区“颜值”变高了,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也提升了。“小区大变样,我们的心情也好了,真是为大家办了件好事!”家住天官岭小区的居民张奶奶带着小孙女在小区里散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小区到城市、从设施配套到整体建设,多层联动、区域统筹,一座绿色新城正在崛起。如今,夏日的延平区,“绿妆”满城,依山傍水,目之所及皆是景,“幸福的味道”在这座精致的山城孕育着、弥漫着。

清流涓涓润民生

南平建瓯市处于福建母亲河——闽江上游,这里的水土治理关系到城区乃至下游千万居民的生计。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污水的排放量随之剧增,水体污染日渐严重。为尽快改善城市水环境,福建厦瓯污水处理公司应运而生,负责城西片区污水处理。项目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建瓯市城西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等项目,采用“预处理+AAO生化池+二沉池+过滤+消毒”工艺,让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巨大的工程量让项目建设面临资金压力。

在获悉项目难处后,农行南平分行主动出击,组建了专项金融服务团队,精心设计了项目融资方案,积极对接项目企业、主管部门等单位,三级联动、协调推进,为项目授信1.88亿元。

随着前期1.1亿元资金到位,工程陆续投产。“有了银行资金的支持,我们项目进度很快。农行还帮我们办理了财政贴息,大大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福建厦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项目现场,AAO生化池、沉砂池、进水井等污水处理设备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在不远的将来,升级版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发挥更大作用,厂区建筑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规划将成为现实,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提供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