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记者观察:打铁必须自身硬

记者观察:打铁必须自身硬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19 07:43

□记者 仇兆燕

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火爆、各大餐馆门口等位的长龙……这无疑是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的真实写照。作为拉动消费的抓手,金融机构也纷纷响应政策号召多措并举,争取在这一轮消费复苏的过程中,抓住客户抢占市场。

然而,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无论是银行零售业务还是消费金融行业都面临利润压降、竞争加剧的压力。诚如监管部门日前撰文所说,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主要服务学历高、职业优、缴纳公积金和社保“双金”的优质白领;信用卡业务主要服务职业稳定、缴纳“双金”的普通白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仅缴纳社保的蓝领人群;小额贷款公司客群则更为下沉。但近年来,商业银行逐步下移目标客群定位,小额贷款公司依托互联网股东资源加速布局中端个人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公司因压降利费客群定位有所上移,原有差异化客群分层逐渐模糊,三方围绕中等收入人群展开激烈竞争。

实际上,受限于资金成本较高、获客难等现实原因,消费金融公司虽然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经达到30家,但经营两极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从股权方面来看,近年来,有人激情接盘,有人黯然离场。利润方面,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净利润超10亿元,有净利仅千万元,更有甚者处于亏损状态,各梯队平台对比鲜明。

因此,有业界人士担忧,如果消费金融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不能确保高质量经营和发展,很有可能出现客群上移,与传统金融机构客群重叠,将部分长尾客群排斥到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情况,这无疑会使消费金融公司与践行普惠的初衷背道而驰。

记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多方发力。不同监管部门需通力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基础保障;金融管理部门仍需加强监管,引领不同的消费金融机构实现差异化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自身也需秉承差异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记者深感当前消费金融公司与互联网流量平台之间的“相爱相杀”,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消费金融机构自主获客能力的欠缺,提醒其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诚如日前监管部门撰文所指出的,消费金融需深耕中低收入人群市场,加快自身改革转型,在定价合理、产品适度、服务优化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规范、理性、可持续发展,将自身打造成为“小而美”的专营化、专业化消费信贷机构。

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消费金融公司终将迎来行业“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