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头条> “科技小院”里的金融故事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科技小院”里的金融故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08 08:01


开栏的话: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

为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中国银行保险报》开设“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栏,集中展现银保监会系统和各金融机构开展主题教育的工作进展和实际成效,以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王博 郑小东 记者 李彬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回信,提出殷切期望。

“收到总书记回信很惊喜。看到媒体报道,大家都很激动。我觉得总书记懂我们。”5月6日,在科技小院发源地——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的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该站负责人张卫峰教授接受了《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

让农民种田能高产

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建实验站已经50载。曲周地处太行山东麓黑龙港流域,旱涝碱咸自古为害,民食向不自给,赋粮无出。新中国成立后,虽久经治理,却因缺乏科学指导,了无大效。1973年,以石元春院士、辛德惠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农大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曲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曲周28万亩盐碱地得到了全面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曲周农业生产条件,“盐碱地”成了“米粮川”,曲周经验也由此推广到黄淮海乃至全国。1993年,“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与“两弹一星”一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完成任务的农大师生也和曲周结下不解之缘,继续开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之旅。2009年,实验站的师生们发现,他们和农民一墙之隔,实验站里的小麦亩产可达600公斤,而墙外亩产却只有400公斤,师生们调研发现,原来“实验站的技术信息被一堵墙挡住了”,怎么让农民种田也能高产呢?

于是,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在乡政府帮助下在白寨村找了一个农家院子,让学生直接住到群众家里。刚开始学生们不适应,甚至在王庄村发生过有个广东的学生要求天天回实验站洗澡的事,老师说:“不行。你把科技小院搞出成果来,才能回实验站里洗澡。”

慢慢地,学生和群众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洽关系。科技小院也成了乡亲们和学生之间的口头禅。如今的曲周县已经建成了白寨科技小院、王庄科技小院、前衙葡萄科技小院、相公庄苹果科技小院、育苗园区科技小院等5个小院。

5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张哲(左)在田里做科学记录。记者 李彬/摄

科技小院模式推广到多国

小院里的学生慢慢地感到受益匪浅。作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的第一批学生,老师同学们一起努力,把持续5年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引起业界轰动,也成了师弟师妹们的榜样。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2020年以来,科技小院模式7次写入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要文件。科技小院模式也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推广到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8个国家。在实验站里,记者碰巧遇到两个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娴熟地驾驶着三轮车从身旁经过。张卫峰告诉记者,实验站里有十多位留学生呢。

科技小院背后金融故事多

搞科研离不开资金支持,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更需要大额资金。40年前,曲周县28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是在原农业部、河北省政府与世界农业发展基金会达成的“河北农业发展项目贷款协定”背景下完成的。如今的科技小院成果推广已经不再需要国际资金支持。当地农合机构在监管部门落实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主动担起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不仅帮助科技小院研究成果落地生根,更开启了扶持科技小院走出去的研究生创业之路。

早在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便将存款基本户开立在曲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曲周联社”)第四疃信用社。双方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且由于服务对象都是“三农”,曲周联社先后多次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师生们一起组织以服务“三农”为主题的“金融+农业”科技知识下乡活动,积极开发“兴农贷”等一系列支持农业项目的贷款产品。

得益于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扎根当地,曲周县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蔬菜种苗基地,年育苗规模8亿株,年产值2.2亿元。曲周县金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满园公司”)是其中从事蔬果花卉育苗为主的农业企业,自成立以来,就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县实验站建立了深度合作。金满园公司总经理张庆文告诉记者,他们自有100亩土地、120个育苗大棚,今年联合另外4家育苗公司成立了联合社,这样就可以把曲周的育苗产业做得更大。今年3月,为支持该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对育苗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推广力度,曲周联社先后为该公司发放两笔共计1300万元贷款。张庆文说,有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技术和曲周联社的金融支持,曲周县的育苗产业一定能实现2025年产值达11亿元的目标。

4月23日,曲周联社理事长赵海鹏在县里听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的讲座,当他了解到县里计划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支持下开启以优质高产为方向的“曲周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项目时,马上到实验站了解资金需求。

此时,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叶松林正为资金发愁。叶松林是曲周王庄科技小院的前任院长,毕业本打算留京的他在屋里收拾行李时,被前来咨询问题的邻居大娘门外一句“回来了没有”深深触动。这里的父老乡亲和这片土地更需要他,于是这位河南开封小伙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北京工作,留在曲周县创业,并成立了曲周县科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麦公司”),他也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第一位留在曲周的科技小院研究生。

曲周联社不仅支持张庆文这样的当地农民企业家发展,更积极为有技术、有理想的新时代创业研究生提供帮扶资金。得知叶松林与另外3名研究生为“绿色吨半粮”科研项目自筹100万元后仍有资金缺口,他们主动与叶松林的科麦公司对接,在5月4日、5日为王庄科技小院团队授信贷款2笔,共计5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及科研费用。

关于科技小院背后的金融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当记者离开曲周时,车子穿越当年白茫茫一片盐碱滩的河南疃、第四疃等乡镇大地,此刻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千顷麦浪,滏阳河、支漳河碧波如洗,叶松林他们这些研究生“农民”必将在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下给这里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背景: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前,该校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的收获和体会,表达了为农业强国建设作贡献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