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红楼深处,晃动金融之影

红楼深处,晃动金融之影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5-05 07:59

□记者 方磊

文学与金融看似有着迥然的维度,却往往在不同的路径中有着奇妙的汇融。金融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经济脉络,更牵连着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金融的印痕流布在社会的每一个剪影之中。而文学同样关联着人心与社会生活。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以金融为主干写人性、人心、人间事的现象俯拾皆是。比如,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先生的《子夜》正是以金融人的商市沉浮写出世相人心;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的《威尼斯商人》也是以“商之眼”去洞穿善恶真假。

长期以来,湖南金融人士杨正华从“金融之眼”解读阐释《红楼梦》,收获了很多研读红学的独到心得与感悟。今年他从金融视角解析红学的作品《红楼一枕金融梦》行将出版。

《红楼梦》中的贾府,被看成是商业市场,应该是近年来红学中的潮流之一。在对《红楼梦》的研学中,杨正华尝试从古代金融业去考究,他从贾府的地名、人名、辈分字派、语言、行为,各个方面,尽量深挖,看到了古代金融业完整的脉络。这个发现格外奇妙,向读者们全新揭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隐”——隐藏了古代金融业。杨正华在历年来研究的基础上,从金融角度另辟蹊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并增加了许多确证,对贾府金融业兴衰,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和论证,仿佛红楼深处,时刻晃动着金融之影。

在金融视角的研读中,杨正华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红楼梦》里面的“贾”,理解为一种职业,就不应该读jiǎ,应该读gǔ。贾gǔ主要的意思是商人、从事商业,与经商有关。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有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在贾府,可以找到商人和经商,经营金融业务的信息。贾府表面上是一个官家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打扮成官家气派的商人家族,而且,不是一般的商人,是金融业商人,有钱,有底气。

贾府经营金融业务,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贾母和以前阶段;王夫人阶段;王熙凤阶段。贾母和以前阶段,应该是贾府金融业兴起到兴旺的阶段;王夫人阶段,是贾府金融业维持阶段;到了王熙凤阶段,贾府金融业日渐萧条衰落,直至关门倒闭。这是大致的发展路径,从兴起到消亡,涉及五代人,牵扯到了有姻亲关系的贾王史薛,甄家、林家,还有王公贵族等友好关系,形成了一张无形的金融网络,经营金融业务,不足一百年。

从贾府金融业务的兴亡这一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单一的金融业务、单个的金融机构,是很难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行业自律、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信用体系的完备和持续),以及规范的经营行为(交易正常和持续),金融业才能走上正轨、蓬勃发展。

我们知道,规模较小的单体金融机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对抗市场风险,终归存在发展隐忧。可以考虑,适时地根据风险实际情况,提高资本金比率。

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互相流动,要进行日常管控,经理人要对资金流动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出现风险苗头,要立即启动资金防火墙,防止出现一损俱损的状况,波及整个主体的正常运行。贾府的钱庄当铺,管理权属于同一管理人,资金混用,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一个经营单位出现风险,立即波及所有的业务,引发全面崩溃。从中我们可以觉察金融机构,要有前瞻性,对政策、市场、人才,要有适度的研究和布局。同时,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出现风险,要有补偿途径。而贾府的金融管理者,一门心思结交权贵,风险相当集中。由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顾及金融市场风险,把金融机构完全等同一个平常的杂货店,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和救助,因此贾府的金融业,凋敝败落是必然的。

作为金融人士,杨正华致力于《红楼梦》的研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能够从《红楼梦》中,发现贾府经营金融业的隐情,可以说,为深远久已的红学添增了一抹新绿。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对红学的个人研学发现,不失为是对《红楼梦》研究的补充和完善,也体现出金融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