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手记:“优质项目”不会自己上门

记者手记:“优质项目”不会自己上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4-29 11:10

□记者 朱艳霞

灵川风电场之行并不顺利。盘山路不仅弯道多,而且路窄、坡陡,加之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我们坐在上山的车上,下临山谷深渊,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到达山顶后却是另一番景象:16台又高又壮的“大风车”错落在山间,工业之美与自然之美相互辉映,给孤寂的大山添上了一抹亮色。

这与险资的绿色投资之路有着颇多相似之处。事实上,绿色投资,要想有好的投资回报,又要有生态效益,这个事情很难。

绿色投资一般周期较长,投资回报较慢。险资虽然周期很长,但是非常在乎期间收益。特别是寿险资金,每年都要和保险的持有人进行结算,也就是投资每年都要有一定的现金收益。而且,兼具生态价值和投资回报的优质项目也不会“从天而降”。

此外,当前我国推进绿色发展转型的任务十分紧迫。“双碳”目标提出后,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测算,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需要3.1万亿-3.6万亿元资金;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和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近140万亿元,与市场资金供给相比,每年约有2.5万亿元的资金缺口。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险资管机构要做好绿色投资,必须切实锤炼投资管理业务全流程的各项能力,从顶层设计、投资决策、风险管控、成果产出、科技赋能、客户服务等方面,每一项都要做好。

“我们这些年围绕着绿色投资进行了很多模式的探讨,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就是精选合作伙伴。”国寿资产总裁助理刘凡表示,通过精选交易对手,就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国寿资产进一步通过“精选核心优质资产+主动风险管理”来加强风险可控性。

同时,绿色投资也要跑出“加速度”,以满足绿色发展的需要。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注册)规模近1.2万亿元,相比较2020年,年均增速将近50%。这一增速远高于同期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均不到10%的增速。

面向未来,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推进,绿色生态也在不断完善,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险资绿色投资的精准度和配置效率,险资有望在护航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