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记者观察:绿色金融要关注社会脆弱群体

记者观察:绿色金融要关注社会脆弱群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4-06 07:10

□记者 王方琪

日前,多家金融机构、绿色产业链企业、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在杭州同台热议绿色金融前景,认为小微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成为发展关键。与会专家普遍表示,尽管小微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发展重点,但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缺失环境数据,且这类融资主体贷款规模小,金融机构对其进行绿色审核与授信的成本较高,传统项目申报制并不适用,导致小微经营者长期无法获得绿色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绿色与普惠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普惠”着眼于“面”上的延展,尤其是要为小微企业、困难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绿色”着眼于“质”上的提升,重点是服务于绿色低碳发展。

专家提出,绿色金融的普惠化应该不仅讨论中小微企业减碳问题,社会脆弱群体的气候适应性和绿色转型公平性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这是绿色普惠金融应该涉及的重要部分。

社会脆弱群体是政治经济学新名词,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社会群体。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脆弱群体不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他们享有最少的自然资源,却最容易暴露于气候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之下,且拥有最少的资源去应对这种变化。

专家强调,发展绿色普惠金融要关注脆弱人群的气候脆弱性。首先,脆弱人群拥有相对较差的居住与工作环境,更容易遭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其次,气候与环境变化造成微弱经济体的金融负担更加显著,其中既包含遭受自然侵害时,由于没有较好的风险规避手段(财产保险、意外保险、医疗险等)所受到的金融损失,也包含在转型过程中不对称的金融负担;最后,脆弱群体主动规避行为的缺失现象普遍。

因此,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脆弱群体,重视可能带来的对民生福祉的影响,兼顾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一些高度依赖传统能源产业的区域,以及一些高碳行业转型失败的企业,可能会造成集中就业岗位的流失。新兴的绿色低碳产业产生的就业机会,往往是面向高技能人群,其他劳工往往存在技能瓶颈。

专家建议尽快推动建设气候治理公平转型制度体系。针对性地为特定地区提供支持和投资,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针对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开采的主产区,制定区域和地方规划并提供重点支持。针对不同劳工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政策协助。包括对失业工人及其家庭的补偿性政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计划,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培训、再培训和创业等支持;开拓新技能培养和转型路径,助力人才进入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