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把握转型中的金融新机遇

专家观点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把握转型中的金融新机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31 08:48

□记者 冯娜娜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近年来,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地缘冲突引发能源市场波动加剧,新形势、新变局为金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高排放产业转型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刘金提出,中国银行愿与全球同仁一道,奉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努力把握清洁能源发展和高排放产业转型中的金融新机遇,为全面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从两方面促进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使命,这为绿色金融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刘金谈到,多家机构估计,到2060年仅中国的碳中和资金需求就将超过百万亿元人民币。目前世界绿色金融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刘金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要做好新兴清洁能源的“加法”,并做好传统高碳产业碳排放的“减法”。这两方面都需要金融提供更多支持。

一方面,以陆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逐渐获得成本优势,金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正当其时。多年来,各国金融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支持清洁能源产业成长。例如,中国银行曾为建设全球最大的阿布扎比光伏电站以及最大的英国单体海上风电站提供融资。在金融帮助下,2000年-2020年这20年间,世界光伏、风电总装机容量扩大约14亿千瓦,等于新建60多个三峡水电站。展望未来,预计光电、风电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推动全球装机容量加速扩大,新增规模估计在40亿千瓦以上,相当于新建180个三峡水电站,产生数十万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需求,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世界正在形成传统高碳排放产业必须有序转型的共识,转型金融或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近年来,绿色金融工具主要面向清洁能源等新兴绿色低碳产业,而高碳产业在使用传统的债券、贷款时开始面临融资限制。2020年疫情暴发后的全球经济衰退,以及2022年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危机,使世界深刻认识到传统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必须平稳有序,金融要以符合低碳理念的所谓“转型金融”工具来帮助其实现低碳清洁改造。

刘金提到,2021年,中国银行曾发行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利率可根据约定的碳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而调整,完成情况越好,利率下浮越多。这是全球首笔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是中国银行丰富ESG金融产品体系、推动高排放产业转型的重要创新实践。2022年G20峰会通过了《转型金融框架》,此后各国陆续着手制定本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参与由人民银行领导的标准研究工作。转型金融发展的大幕即将拉开,传统产业转型需要巨大资金支持,全球金融业将迎来一片新的“蓝海”。

全球应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

刘金提到,为推动绿色金融合作,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定义和规则标准的完善与统一,为跨境投融资创造有利条件。从市场机遇看,目前有三大发展空间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扩大投资远距离输电、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跨境绿色能源合作提供金融公共产品;

二是高度重视中国转型金融市场和相关政策。中国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转型金融资金需求或将超过百万亿元人民币。作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国政府持续推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在中国,参与绿色转型发展的市场机遇越来越多,各金融机构可积极关注碳减排、碳交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业务机会;

三是助推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金融要大力支持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取得重大进步,为完成“双碳”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