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推动ESG进程需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标准

推动ESG进程需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标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30 09:27

□本报记者 仇兆燕

如何把ESG从“舶来品”转变得更有中国特色?如何引导ESG更好发展?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针对当前我国ESG进程,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形成统一的ESG评价体系标准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发展按下了“加速键”。ESG作为生态环境部门与金融等多部门协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发挥着衔接环保与金融的桥梁纽带作用。

ESG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

据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估算,从2021年到2050年,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需求总额将达487万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30年,中国需在该领域年均投入超16万亿元。因此,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加速ESG转型已成为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指出,目前,国外市场已形成了涵盖ESG信息披露标准、ESG评估评级方法和ESG投资实践三位一体的ESG评价体系。与国际上成熟的ESG生态体系相比,ESG理念在中国尚处于新兴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业界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外部环境方面,我国目前尚未实现衡量企业有效的监管评估体系,来衡量、引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内部环境方面,能做到量化目标的企业寥寥。

围绕外部环境问题,范文仲认为,目前ESG相关数据基础薄弱,由于国内缺乏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要求,企业的ESG公开信息较难获得,除了年报上的有限信息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公布和采集相关信息。由于ESG数据匮乏、难以量化、标准不一等原因,目前国内ESG评价体系面临诸多困难,包括透明度较低、客观性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制约了ESG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绿色投资是个系统性工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整真实的ESG信息披露、广泛的投资者参与是发挥ESG理念引领效果的重要前提。”申万宏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健坦言。

针对企业内部环境问题,范文仲认为,目前中资企业对ESG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目前在国际ESG评级结果中,中国公司偏低。以影响力较大的明晟MSCI ESG评级为例,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内地企业滞后等级(如CCC和B级)占比为51.8%,而领先等级(如AA和AAA级)尚不足2%;评级的企业范围较为单一,主要是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居多,众多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进行评级。”

中国ESG研究院也指出,我国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指引。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上市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但是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和指引。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企业无法把握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ESG信息重点,即使对ESG信息进行披露,价值也极低;另一方面,企业会“择优披露”,重点披露对本企业有利的信息,规避不利信息,致使ESG信息不客观。

金融机构应积极构建国内ESG评价体系

如何才能推动ESG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刘健认为,一是在ESG评价体系指标构建上,要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他认为,一方面,要积极向国际通行标准靠拢,将全球适用性较广的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另一方面,例如在环境生态标准、社会因素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应当考虑如何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

二是在ESG评价体系数据获取上,要有效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可以从三方面发力持续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一是持续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度规范并适当给予正向激励,提升企业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的意愿;二是运用好技术手段,高频、客观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评级;三是要发挥好媒体及专业投资机构的外部监督作用。”刘健称。

三是在ESG评价体系应用上,要引导投资机构加大绿色投资。他指出,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大ESG产品供给;要吸引更多公募基金、保险机构、社保基金等中长期专业投资机构参与到ESG投资中;要充分发挥证券研究咨询机构在ESG相关领域的估值定价能力,客观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机构应积极构建国内ESG评价体系。”聚焦金融行业,范文仲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金融业可以从信息披露、数据评级、投资服务等多维度推进国内ESG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应用,增大其社会影响。”他举例说,例如,金融机构可积极推进ESG统计账户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ESG数据涵盖范围广泛,金融机构对于ESG数据要求相对精细,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等途径,逐步引导大中小企业建立ESG的统计认证体系,从而获得更普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