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康养> 记者观察:慢病管理探索“按效付费”新模式

记者观察:慢病管理探索“按效付费”新模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28 10:07

□本报记者 王方琪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针对健康中国行动持续推进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工作要点》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提升服务质量”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扎实推进的重点工作。由此,结合《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实施进程,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将步入成效验收总结的新阶段,数字健共体等区域型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成为关注热点。

近年来,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外部环境等因素导致慢性病呈现高发态势,给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医保基金承压。面对提升慢病健康管理质量并实现医保控费的双重目标,我国各地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步伐,核心是从过去按项目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转向按病种/人头付费的“按效付费”,落实健康责任制,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医疗服务体系。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遵照健康中国行动目标,各地结合自身医疗卫生实际条件,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牵引,探索实践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涌现出了慢病医联体、数字健共体等多形态的慢病管理创新模式。

王梓/制图

其中,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和宣传司指导的 2020年度“推进医改 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并入选2023年中国新型社会治理智库报告——《数字转型与治理变革》,成为颇受关注的区域慢病管理创新模式。

在天津实践中,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主导,由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搭建统一的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及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同时,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切入口,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通过与成员机构共建线下标准化慢病管理中心,实现慢性病患者“防诊治管健”线上线下全流程均质化服务。

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的建设过程,也是“以健康为中心”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过程。自2021年起,在天津市医保局和市卫生健康委推动下,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内的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机构,开始探索实施医保基金按病种和人头付费,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医保支付政策,并建立起以健康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医保从“为治病买单”转向“为健康买单”,基层医生全面、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这一机制逐渐在基层建立与完善,为天津加快推行健康主管责任制奠定了基础。2022年11月28日,天津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行糖尿病门诊特定疾病健康主管责任制有关工作的通知》,自2022年12月1日起,天津市糖尿病门特由就医管理转为健康管理,逐步将糖尿病门特患者全部纳入健康管理范围,推进医疗机构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天津健共体已与204家基层医疗机构和7家二级医院签署慢病管理合作协议,并逐步共建慢病管理中心。已建档管理患者168万余人,已签约入组并纳入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责任制管理服务的糖尿病患者超11万人。试点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1.5%,血糖达标率提升超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