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记者手记:服务融进去 民企活起来

记者手记:服务融进去 民企活起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24 07:13

□记者 张瑾

民营经济内生于民、造福于民,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过去5年,上海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5年增长52.7%。截至2022年底,上海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全国排名第一,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当“老板”。但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过去几年疫情对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针对民营企业在融资、经营、发展上面临的困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要部署。

从政策上看,强调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让企业家更有安全感、归属感,已成为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明确信号。

2022年以来,上海银保监局推出十五条惠民保企举措和“纾困融资”工作机制,倡导“雨天撑伞”“雪中送炭”,引导金融机构以实际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和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壮大。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上海各银行保险机构继续做好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信贷资源保障工作,结合自身经营战略健全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力争2023年末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1000亿元;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投放力度;创新融资模式,推进民营企业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监管引领下,上海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采取加大信贷产品供给、延长还本期限、调整还款方式、加强减费让利、提供征信保护、建立多元化担保和多方协作机制等举措,在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疫情冲击减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逐步叠加发力,上海民营企业的资金状况正逐步缓解,越来越多市场主体从中受益。

但需注意的是,当前,金融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之间,还存在不完全匹配、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助力民营企业移除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不能仅满足于解决民营企业暂时“活下来”的短期问题,还应结合自身定位,进一步创新打造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形成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活起来”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