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实物是金融史的“眼睛”

实物是金融史的“眼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24 07:13

□记者 方磊

在金融史中,实物往往是最有核心价值的,是直观的历史刻度,最能强烈呈现历史风貌,还原历史真相的实物记忆。在金融主题的博物馆中,实物的展示往往最能引发人们以古鉴今的思考,也最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情怀。同样,在一个博物馆中,实物展厅也是博物馆的核心建设内容。

首先,实物的历史核心价值体现在这些实物往往牵引着历史发展的节点和坐标,是历史索引的眼睛,串接起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比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毅先生,就向上海银行博物馆捐献了一张1957年11月20日的《解放日报》,因为这一天的报纸,记录了中国货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报纸头版用大版面刊登了一篇新华社文章《我国币制巩固,币值稳定的新标志:金属分币下月起发行,同时发行十元面额纸币一种》,并且配了一分、二分、五分硬币,以及第二套人民币拾元的大幅照片。文中写道:“发行金属分币只有在货币制度巩固,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这也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生产不断发展、人民购买力不断提高、市场交易额逐渐扩大,国家发行十元一张的人民币,对进行交易、计算、保存携带,都将带来很大的便利”。这张报纸见证了国家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国力不断增长,人民币体系与之配套的真实历程,颇有研究价值。

其次,这些历史实物的核心价值也印证了金融史发展浪潮中,金融人的自我成长与完善,记录我国金融人才培育与养成的概况,记录了历史上金融人的工作与生活。

上海银行博物馆里收藏了1994年出品的打字机。这是一台国产的“长空”牌机械式打字机,保存非常完好。打字机的捐赠者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一名叫冯涛的员工,这是他当年与爱人在学校读书时买的,用于练习打字基本功。据冯涛说,毕业后两人进入金融单位工作,一回首已近30年,这台机器见证了他们职业生涯的起步。

从这台打字机的历史实物中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电脑尚未普及,但银行也在不断革新金融科技应用,除了珠算之类的技能,英文打字也列入了教学课程当中,在当初也是比较超前的。

最后,历史实物的核心价值具有直接的公信力和证明力。比如,一些金融类史书对于研修金融发展脉络就格外珍贵。像新中国成立后的银行宣传节目剧本等就在很大程度上确认了当年金融界的生活与工作状态。上海银行博物馆就收藏《爱护人民币》《精打细算》两册剧本,为当年银行为开展人民币和储蓄宣传所编写,内容生动有趣,很接地气,也较为少见,使后来者了解到曾经的金融界与金融人。

金融史的建构是多元化的,而历史实物漫漫金融史的一只只眼睛,它们把“看见的”东西以物件的形式留存了下来,无比珍贵,也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用心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