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打破金融科技“不可能三角”——专访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金融科技大家谈

打破金融科技“不可能三角”——专访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08 07:26

□记者 苏洁

作为国内成立较早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将数字科技作为发展的“引擎”,不断提升并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对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科技有效运用,推出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的金融获得感,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走出了数字银行的发展样本。数字银行与传统银行有哪些差异?作为数字银行,在实践中有哪些经验?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了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与传统银行错位竞争

《中国银行保险报》:“十四五”规划指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在成立之初,微众银行就选择成为专注服务普罗大众、小微企业,以发展普惠金融为使命的数字银行,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战略选择?背后又是什么样的核心能力支撑?

李南青: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其本职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全国首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肩负着“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与传统银行错位竞争的战略方向和定位,主要服务传统银行服务不到、服务不充分的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做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者。

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8年来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服务实体经济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基于金融科技能力,微众银行已推出线上化、无抵押、方便快捷的“微业贷”产品,并形成以“数字化大数据风控、数字化精准营销、数字化精细运营”为主的三大特色及优势,有效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充分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微众银行战略选择背后的核心能力在于以下四点:第一,底层科技自主可控,可以有效支撑海量业务的高效稳定运行。在建立之初,微众银行就构建了采用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架构,打破了金融科技的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的“不可能三角”。第二,有效运用前沿金融科技,支持业务低成本运营。比如,微众银行积极运用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全线上金融服务,并大幅降低自身的IT运维成本,使得技术成果转化为自身运营成本降低,真正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价值。第三,充分发挥科技与互联网优势,服务数亿个人客户和数百万小微企业。微众银行没有实体网点,通过科技延伸银行的服务半径,触达小额、分散的客群组合,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便捷数字金融服务。第四,微众银行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不断优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依托互联网场景,搭建了结合多种前沿技术算法的风控模型。

“ABCD”金融科技战略

《中国银行保险报》:当前,银行正疾步快跑进入数智化时代,这对于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带来哪些机会?微众银行如何把握数智化潮流,创新和升级普惠金融服务?

李南青:近几年,不少金融机构通过发挥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为破解普惠金融这一难题探索可行路径,逐渐体现了金融科技在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价值。

金融科技是微众银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独特优势。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就提炼出“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战略。

在云计算领域,微众银行便集中资源搭建了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基于此,微众银行得以节省购买高端计算资源、软件许可的巨额费用,将单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降低至不到国内外同行的十分之一,从而以科技创新的手段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人工智能领域,微众银行自主研发了国际上首个工业级的联邦学习开源技术平台FATE(Federated AI Technology Enabler),2019年已全面开源并捐献给全球知名的Linux基金会;同时,微众银行对横向联邦学习、纵向联邦学习和联邦迁移学习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区块链领域,微众银行自2015年起就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布局和研究,并选择了联盟链的发展路径。2016年,联合20多家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金融区块链发展促进会,牵头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完全开源。截至2022年末,FISCO BCOS已支撑300余个产业数字化标杆应用,开源生态圈汇聚超4000家机构、超9万名个人成员。

在大数据领域,基于分布式IT系统架构,微众银行自主建设了金融级、一站式大数据平台WeDataSphere,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平台技术体系。WeDataSphere的核心组件都已开源,并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个行业。

坚持自主创新、科技驱动

《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微众银行在科技上面的投入占比如何?科技人员在全行的比例是多少?

李南青:微众银行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技驱动。自成立以来,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来,微众银行将10%左右的营收投入IT研发及运维。

历经8年多的探索、实践和沉淀,一方面,我们实现了广泛的技术应用和积累,在部分领域已居于一定的领先水平,并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全方位科技运用,也使我们的各项成本持续优化、风险不断降低、效率显著提升、服务范围有效扩大,从而为发展高质量的数字普惠金融奠定并夯实了基础。

AI在金融业应用空间广泛

《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ChatGPT相关话题异常火爆,国内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陆续接入中国版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在您看来,ChatGPT对于银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微众银行未来是否计划布局ChatGPT有关应用?强人工智能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它将对银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李南青:金融行业的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数据量大且多维度,因此AI在金融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AI的自动化过程有助于降低行业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就生成式AI技术本身的特质及能力而言,其在金融行业营销、客服、风控、投资理财等很多方面将有可能促进行业形态进一步发展。微众银行目前尚未开展ChatGPT相关应用,但在类似的大模型项目已经有一些探索。例如,基于BERT传统大模型能力已应用在客服智能质检系统。目前,微众银行智能质检系统已服务“微粒贷”“微业贷”等产品,覆盖客服、电销等主要电话服务场景,每天处理录音量逾10万条,质检覆盖率由人工抽检的2%提升至100%全量覆盖。

从“提升效率”到“促进公平与可持续”

《中国银行保险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在您看来,金融科技如何重塑传统金融服务?

李南青:近年来,数字金融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服务业进行大幅重塑和再造。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绿色低碳、科技伦理、隐私保护和反市场垄断等新挑战和新机遇。国家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层面做出了深层次研究和整肃治理,比如相继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将数据治理纳入监管评级等。

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全新的监管要求,金融科技业界应该注意到,未来数字金融的使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之前的“提升效率”过渡到“促进公平与可持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微众银行来说,我们将应用金融科技来构建基础设施,助力产业转型。比如,微众银行将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发挥其传递信任的天然优势;在新的机遇下,我们致力于践行ESG理念,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为产业数字化提速,为可持续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