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在“稳”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在“稳”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06 07:33

□记者 朱艳霞 许予朋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给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等。

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外传递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积极稳妥”的,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对于金融业而言,需要在“稳”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重点在服务实体经济、稳就业保民生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下功夫。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金融保障

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冲击,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特殊困难。为此,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为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至去年12月的4.9%,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金融业在为实体经济纾困方面发挥的作用。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

聚焦2023年,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企稳的根基仍需巩固,民营、小微企业仍需足够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以焕发新生。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应提高战略认识,坚持以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为先,更多地关注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优质创新型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企业等。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介绍,2022年以来,上海银保监局推出十五条惠民保企举措和“纾困融资”工作机制,倡导“雨天撑伞”“雪中送炭”,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进一步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创新发展。”王俊寿告诉记者。

“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握政策取向、工作着力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表示,作为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使命,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精准”,就是要加大对国省战略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有力”,即应保持信贷总量稳步增长,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

在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看来,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拥有庞大的基数,能够产生非常大的规模效应;而传统实体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转型,则能带来更大的市场活力。

江浩然表示,金融机构接下来要充分利用“数据”的效能,一方面,加强自身对数据归集、识别及应用的能力,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提高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掌握,减少对传统融资评估手段的依赖,通过精准的企业画像动态评估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偿还状态和能力。

着力稳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更加注重稳就业,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落实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创业支持政策。

“稳就业要努力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现阶段要强化对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扶持,也要关注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对记者表示,未来需要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同时推出一些提高其就业可持续性的配套措施。

孙洁还表示,要强化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落地发展,商业保险也可发挥更多作用,例如优化意外伤害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更好地满足新业态从业人员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表示,保险业应不断创新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进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同时,保险公司投资布局的养老社区初具规模,头部险企在高品质养老社区的服务能力有望向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延展,丰富养老服务。

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周燕芳认为,保险公司应成为高品质医疗服务以及新药、新器械、新治疗方法的重要支付方,促进高品质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的发展,还应加大在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带动健康医疗、医药卫生产业的发展。

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年来,我国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王俊寿表示,当前,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存量信用风险得到有效缓释,影子银行野蛮生长得到根本遏制。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风险快速上升势头得到管控,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化解成效明显。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也取得重要进展。

当前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隐患犹存,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也亟须获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表示,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我国国内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重大风险隐患仍然存在,房地产领域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有向金融领域蔓延的可能。因此,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对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具有特殊意义。

“要进一步推动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金融立法,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同时,要充实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完善风险保护网络,尤其是关注外部扰动风险传导,防范系统性风险。”田轩表示。

在金融风险处置的方式方法上,王俊寿强调,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十六字方针是关键;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是基础。同时,还要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既要逮到“老鼠”,又要护好“玉盘”。

(记者仇兆燕、胡杨、房文彬、于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