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会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3-05 19:58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实习记者 杜肖锦】

“目前就业面临‘四难’,即青年就业难、稳住劳动参与率难、就业政策创新难和政策协同配合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保就业面临新风险,促就业不能走老路,应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刘尚希指出,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可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占比近三成,产生的新职业中多数与数字化密切相关,在第三产业中,数字经济带来的岗位占到六成。

“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就业革命,亟须突破传统的就业认知框架,加快就业促进政策的创新。”刘尚希说,“各类短期的就业促进政策,如政府购买岗位、高校扩招、补贴存量企业稳岗等难以作为长期政策使用,应以加快经济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来促进就业。”

对此,刘尚希提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劳动参与率、提升数字素养来促进就业。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来吸纳青年就业。发展数字经济,体现为各种面向企业、消费者的数字平台企业的涌现,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远远超出传统的工商企业。应鼓励、支持和拓展平台就业,以电商、网约车、物流配送、在线教育、信息服务和数字场景设计等作为吸纳青年就业的主要方式。

二是借助数字经济的包容性提升劳动参与率。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特殊困难群体更为友好的特点,利用平台经济提升女性、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返回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同时,依托平台大力开发时间灵活、自由选择、无需固定场所的各种获取收入的机会,赋予劳动者更多的自主就业创业的自主权,降低劳动力市场门槛,提高就业创业的包容性。

三是提升数字素养,提高数字能力。在数字化时代,机器人将会加速替代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无人车间、无人商店将会不断增多,但管理维护机器人、以虚控实等新职业也不断增多。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关键,已经从传统的手艺拓展到数字技能。当前,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较高,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但专业的教育、培训滞后。应加力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数字知识、数字技能,降低获得数字知识和技能的门槛。特别要注重缩小不同行业、不同代际劳动者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差距,防范“数字鸿沟”带来新的就业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