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2022:绿色现代化理念升级

2022:绿色现代化理念升级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2-14 09:09

□刘锦涛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跃居全球前列。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末,国内绿色贷款余额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境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达515只,规模达8720.16亿元,同比增长43.35%,绿色债券存量突破1.5万亿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显示,绿色债券融资所支持的项目调整了分类方式,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进行了有效对接,范围不断扩充、内容不断细化、技术细节越来越丰富,且新增了CCUS零碳负碳技术的项目,紧跟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和步伐,可以说是全球最为科学的绿色金融目录,对每年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进行了跟踪式有效衔接。

气候投融资时代开启

从整体而言,绿色金融实现新增量的核心基础之一在于绿色现代化的理念升级。当前中国正积极开展的绿色转型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借助科技创新、产业投资等手段,提升各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综合效益,实现节能、环保、低碳、清洁、健康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活动。这些重要特征和基础目标,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2022年,中国的绿色金融开启了气候投融资时代,金融业支持气候转型的目标更为精准和明确。先是2022年5月底,生态环境部透露,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运行;随后8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正式公布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正式开启中国气候投融资的进程,可以说,气候投融资活动将“双碳”目标和低碳治理在业务细节上落到了实处,在“双碳”目标带动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大变革中,将气候投融资融入企业的气候适应性生产活动与投融资活动中去,进一步推动一系列供应链行为和市场活动与以降低碳排放为核心目标的环境影响所挂钩,这些微观视角上的生产活动气候升级为“双碳”目标持续注入了阶段性的短期动力。

从地方实践看,气候投融资以项目和产品为依托,根据项目的环境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推动相关企业提升与供应链上下游其他企业之间材料供应、资源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物水平等指标的环境要求,符合气候投融资目标中的“减缓气候变化”重要方向。而参与到绿色供应链建设中去的企业,也有机遇更容易获得绿色投融资试点的资金扶持与优惠。气候投融资目标下的产品选择也将激励供应链各环节企业联合开展绿色生产和供应的对接,并在气候投融资目标中的“适应气候变化”中实现气候风险共担机制。此外,气候投融资带动了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升级,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绿色产业链全环节的气候环境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建立绿色产业链碳排放信息的横向和纵向共享平台,目标是对于碳排放的足迹追踪和测算,将有助于从产业链绿色升级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收集创新开发资金成本与碳足迹挂钩的金融产品,发展气候投融资、绿色产业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洁能源消费市场、绿色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多方联动作用。

金融政策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国内绿色金融政策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范围覆盖金融产品创新和业务规范创新。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等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新型衍生品为金融机构开展低碳减排相关的市场融资工具带来了广泛的积极性,更为环境权益融资市场和碳金融市场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未来相关交易所拓展业务的优势赛道。随后,2022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充分促进了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令金融机构业务规范得到科学指引,一是为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政策充分融入金融业务中去建立了引导机制;二是进一步规范了绿色投融资的具体流程,强化了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机制;三是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第三方评估和审计行业的开展。

从以上进程可以看出,2022年绿色金融正进一步实现从创新式、探索式的新兴业务向主流业务的转变,其基本特征在于政策引导的规范化、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发展模式的国际化。即便2022年全球局势不确定性升级、欧洲能源危机等问题相继出现,中国的绿色金融依然在综合变局之下保持了超出过往的新增量,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稳定动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