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绿色金融创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手段(下)

绿色金融创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手段(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2-02 09:14

□蓝虹

三、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风险管理和机遇管理两大业务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风险管理和机遇管理两大业务。首先,金融机构要对生物多样性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在尽职调查阶段就将具有生物多样性风险的项目,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化险为夷,将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项目,转化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

例如,在三江源地区,电能的引入可以有效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但是,当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重要区域,生活着近300种珍稀鸟类,还有金雕、猎隼等20多种濒危猛禽。大型鸟类喜欢居高而栖,但如果它们在输电杆塔上筑巢,有可能引发电击,不仅威胁鸟类安全,也影响输电线路安全。因此,电力运输系统在三江源地区,显然具有较大的生物多样性风险。但是,我们识别出风险后,可以对该风险进行管理。国家电网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在输电杆塔上搭建了人工鸟巢,为鸟类提供固定居所,同时对大型猛禽频繁活动区域的输电线路进行绝缘改造,既方便鸟类活动,也确保了电力线路安全运行。

这些搭建在绝缘的输电线路杆塔上的鸟巢,叫做生命鸟巢。国家电网通过这样的风险管理方法,将一个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项目,转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2016年至2021年,“生命鸟巢”已成功吸引鸟类筑巢2300多个,共抚育574只幼鸟,猎鹰等濒危猛禽数量大幅增加。通过保护鸟类和猛禽,还增强了当地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稳定性,将老鼠和兔子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用生物方法保持了草原生态平衡。这个项目还促进了当地社区经济发展,实现了三江源地区原生鸟类与新生电网的和谐共处,提升了三江源配电容量,为三江源社区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产业,例如生态旅游等,提供了电力基础。

金融的业务机构总是建构在风险管理基础之上。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仅管理风险,也是发现新业务的手段。而且,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生物多样性领域业务的拓展,也需要严谨翔实的风险管理为基础。所以,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往往拓展为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共兴。

例如,江西寻乌稀土矿区风险管理案例。寻乌县位于东江源头。稀土的开采和冶炼对东江源头造成了一系列环境破坏,稀土开采和冶炼产生的废水和废渣通过地表地下水进入东江源头,导致水中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超标,对东江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周边土壤不适合种植,大量鱼类死亡。通过管理稀土矿区生物多样性风险系列方法,东江源头的水质得到了恢复,风险管理也带来了收益。一是生态补偿收入。根据江西省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的《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江西省和广东省每年各出资1亿元设立东江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由于东江源头大部分位于寻乌县,因此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导致的水质改善每年能够给寻乌县带来6000万元的生态补偿基金。二是油菜、猕猴桃等农业种植收入。三是矿山旅游业收入。这些收入使该项目的税后内部收益率(IRR)为16.74%,年平均利润总额为7121万元,税后净利润为6053万元。

四、投资生物多样性:金融机构的责任和机遇

目前,金融界已经进行了各种绿色金融创新来增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能力,例如,生物多样性信贷、生物多样性债券、生物多样性基金、野猪保险等。但是,全球每年仍然只调动了约90亿美元资金,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金融机构必须进行更多的绿色金融创新,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对接,或者在业务流程加入生物多样性因素,通过风险管理,将损害生物多样性的项目,转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和资源进入。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也给予了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和实力。我国是全球绿色债券最大的发行来源国之一,绿色债券的累计发行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超过了16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一。债务-自然保护互换、生物多样性企业孵化器(风险资本)和湿地银行等新型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在市场中也不断发展。投资生物多样性,将风险与机遇相结合,化风险为业务机遇,这是我们绿色金融投资的新蓝海,也是我国绿色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学教授、绿色金融博士生导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绿色金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