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新春第一访】立足本土 扎根本土 服务本土——专访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

【新春第一访】立足本土 扎根本土 服务本土——专访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2-01 08:36

□记者 胡杨

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中国银行保险报》:省级城商行普遍具备横跨城乡的客户基础和机构布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您如何理解金融的“人民性”?省属金融机构应如何真正践行“服务民生”的使命?

林罡: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022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四川银行自成立以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普惠金融业务的政治性、人民性,将“服务民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承担金融责任,深化普惠小微金融服务。

一是持续加大普惠小微信贷投放,圆满完成“两增”监管目标。2022年1-12月,四川银行累计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小微贷款95.36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8.69亿元,较年初增加49.82亿元,增速达101.93%,高于各项贷款(不含票融)平均增速48.58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优化普惠小微产品,完成普惠小微产品体系构建。目前,四川银行构建了涵盖“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普惠小微产品体系,创新落地18款普惠小微信贷产品,涵盖信用、抵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为小微客户融资提供更多服务及渠道,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和可得性。

三是加强财金互动,用好财政货币支持政策。2022年,四川银行积极申请并合规使用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票据再贴现资金,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转贷款项目,拓宽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截至2022年12月末,四川银行使用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余额10亿元,票据再贴现资金12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转贷款20亿元。制定印发《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资金分配方案》,将获得的信贷政策支持工具资金合理兑现给分支机构,充分调动分支机构营销普惠小微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加强对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费让利,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四川银行将货币、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利向终端利率价格有效传导,普惠小微产品普遍下调50-100个基点。2022年1-12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9%,较2021年(5.25%)下降36个基点。2022年12月至2023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实行阶段性定价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五是开发助企纾困专属金融产品。为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抗疫纾困、复工复产、渡过难关,积极支持稳就业,四川银行创新开发了“川银—助业贷”专属产品,包括“川银助业—租金贷”“川银助业—缴费贷”两款子产品,精准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广大个体工商户(含小微企业主、新市民)纾解缴纳租金难、缴纳水电气暖物业费难、支付员工工资难等难点痛点。

撬动全省绿色融资超百亿元

《中国银行保险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您观察,四川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有哪些禀赋和短板?这要求金融在服务当地绿色发展时应向哪些方面重点发力?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怎样的绿色金融创新?

林罡:四川省碳资产开发潜力巨大,拥有在国内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优势和优越现实基础。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省份,四川水电资源位列全国首位;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列全国第4位和第3位;清洁能源约占能源生产总量的80%,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约为5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动力源。

四川省绿色金融近年发展迅猛,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标准统计差异,信息披露和绿色认定的流程尚不成熟,实操客观上还存在监管真空区,绿色金融工具规模和占比偏小,绿色基金、绿色票据、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多元化金融支持仍处于起步阶段。供给结构上,绿色信贷占比较大的均为国有大行,省内机构供给相对不足。

作为最大的融资供给方,在“双碳”背景下,银行既是绿色产业的服务者,更要成为绿色金融的引导者。四川银行立足四川、扎根四川、服务四川,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关注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新兴业态发展;要结合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大力支持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四川省“十四五”规划中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示范区建设,深挖区域绿色资源禀赋,针对性做好绿色金融服务;要着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加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为契机,搭建开放的绿色金融研究平台,推动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带动和引导形成全社会“贷、投、债、保”等综合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全面支持四川绿色发展。

2020年11月开业以来,四川银行除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以外,累计投资绿色债券19.23亿元,办理绿票贴现18.05亿元,撬动全省绿色融资超百亿元,助力碳减排累计超60万吨。

持续推动消费恢复和升级

《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作为“网红打卡地”和“旅游大省”,四川高度重视文旅战略部署,曾提出一系列“保主体、助投资、促消费”的工作要求。在您看来,金融业在助力扩内需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四川银行将提供哪些金融支持,带动区域消费、就业和经济发展?

林罡:支持和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是四川省本土金融机构的优势所在。四川银行业聚焦服务国家消费转型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结合全省文旅资源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文旅战略部署,强化创新驱动,从多方面入手持续推动消费恢复和升级,为推动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更多内生动力。

四川银行将四川省产业规划要求作为重点方向落实,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联合40余家文旅企业及2.63万家商户,投入专项消费资金打造文旅商圈,推出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以借记卡为载体,为用户推出十大权益、多重福利,单卡权益价值最高达21888元,优惠活动近100项,通过金融让利的方式,为文化、旅游、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引流,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提振区域消费。截至2022年12月底,文旅卡累计发行56万张,活动参与人次突破300万,拉动文旅消费24亿元。

下一步,四川银行将持续通过支持全省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助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引领力的文旅企业,助力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深化文旅消费新场景,从而带动区域消费就业和经济发展。

稳中求进,尽全力做到提质增效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您看来,2023年四川银行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对于2023年的金融工作,您有哪些展望?

林罡:关键词是稳中求进。作为一家成立只有两年多的新机构,尽管四川银行具备充足的资本金,但基础还相对薄弱,这个时候如果盲目冒进,可能会出问题。所以四川银行不求快、但求稳,要尽全力做到提质增效。从这个角度来看,“进”是有质量的“进”,“稳”则是基于四川银行肩负的责任而提出的要求,一定要“稳”字当头。对于一个新机构来说,要警惕发展速度过快,新机构基数小,几单业务就能实现相当可观的增速,要尤其关注资产质量,强调风险控制。

2023年,四川银行将立足四川本土,将本土作为“根据地”来建设,打下本土这片“江山”,更要守得住本土这片“江山”。要围绕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提供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四川省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