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专家观点】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

【专家观点】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1-30 08:56

□顾雷

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我国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为过渡期提供大量的小额资金支持,激发内生动力,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金融生态,有效提升中东部乡村治理水平,做到“有规模、有效果、有质量”,基本实现了“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目标,并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脱贫人口小额贷款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在我国三年脱贫攻坚取得伟大成就的艰难历程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挥出超常规作用,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第一,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设计符合普惠金融理论,顺应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趋势。

普惠金融基本目标是让低收入群体、中小微企业、农村贫困群体、个体工商户都能及时得到可负担的金融服务。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基础理论高度契合。同时,相比传统小微信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对象、信贷工具、放贷规则、信贷利率进行了重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开发授信模型,推动开展供应链金融、批量授信、快速审批等小额信贷新模式,开展高效便捷金融服务,精准度和绩效明显提升,与国家精准扶贫、防止返贫理论完全契合,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放大作用日益凸显,乘数效应不断迸发,正向激励明显强化,有效地将资金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和治理优势,实现了“多赢”局面,符合我国社会共同富裕发展趋势。

第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挥了制度优势,依靠政府和金融机构力量,形成高位统筹、高度协同、高效落实推进过渡期发展格局。

在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受到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依靠制度优势、政策支持和系统力量支持,形成了一套脱贫人口普惠型小额信贷,发挥出小额信贷撬动、引领、支撑和放大作用。比如,在金融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银行、保险、担保“三驾马车”积极配合,汇聚金融合力,以金融工具链支持产业链,将小额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发展种养业、服务业、运输业、农家乐旅游业及小型加工业,构建起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成效。这在当今世界都独树一帜,也是我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普惠脱贫的成功案例。

第三,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的核心难题,构筑过渡期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的“四梁八柱”。

针对传统小额信贷扶贫“瞄不准”、金融机构“惜贷”问题,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设计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担保免抵押的信贷产品,开创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一项创造性变革。同时,瞄准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薄弱环节,以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为依托,推行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为抓手的产融结合,解决贷款风险大、操作难、成本高等落地难题,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优先用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拓展金融资源整合。

第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及时调整战略重点,从聚焦消灭绝对贫困过渡到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生活需求的乡村振兴方向。

随着我国消灭绝对贫困战略目标实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求,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持续政策、防范风险、搞好衔接、常态推进”思路,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多元素融合,不断加大小额信贷对乡村振兴投入,让摆脱绝对贫困的农村加快转变为金融环境、生态环境“双优”的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