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1-20 08:29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俊寿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当前“两个大局”背景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问题。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和宗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协同发展,降低全链条交易成本,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能够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一、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需要

当前,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叠加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思潮,导致全球经济大循环受阻,各国产业链供应链都遭受了较大冲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尤其在一些“卡脖子”领域,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甚至面临断链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出发,为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增强服务整个链条企业的精度、深度和广度,对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和扩链的意义重大。

(二)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历了从离岸制造、在岸制造到全球制造,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发展体系中,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链条中各类央企、民企和外企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上下游企业产供销、内外贸、大中小、央民外互利共赢。

(三)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赋能,促进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协同发展,推动形成“链主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实现滋养节点企业、润泽整个链条进而灌溉整个产业的目的,提升无数市场主体生存发展与吸纳就业的能力,保障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最高境界的金融服务是以无形的信用,为有形的实体赋能。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最直接体现,为链条实体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融资平台和高效率的运营平台,快速响应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金融需求。尤其作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微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供应链金融产品可有效契合小微企业的资产、信用和融资特点,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为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模式。以上海为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链主企业将近2000家,表内外融资余额3824亿元,同比增长了19%,服务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超3万户,表内外融资余额1380亿元,同比增长了25%。

(五)发展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

当前,“重资产、重抵押”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已难以为继。供应链金融基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围绕真实的产业基础、真实的交易数据、真实的贸易背景为轻资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恰恰跳跃出过去传统金融的打法,畅通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可有效治理金融脱实向虚和自弹自唱问题,降低了整个行业的风险水位,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实施精准有效的风险监测,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体现。

(六)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面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上海如何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资源,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利用上海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突出的金融优势,实现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服务众多本地链主企业,同时助力分布全国各地的上下游企业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实现更加顺畅的循环周转,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作用,为“五个中心”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和本质特征

供应链金融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线下2C的1.0阶段、线上化2C 的2.0阶段、平台化2B的3.0阶段到目前全产业链数字化的4.0阶段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上实现了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的转变,由过去的单一贷款发展为向客户提供票、证、融、贷、投、租、险七大金融工具的综合解决方案。

当前,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与更多创新科学技术进行更加密切的深度融合,使供应链金融可以充分利用前沿技术手段,实现更好的风险控制及产业链供应链中高效的资金对接,进而构筑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更生动展现了数字信用的魅力。例如,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质押物的可控可视可追的“三可”监控;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智能型合约和点对点交易,解决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和各类操作风险;通过平台类企业尤其是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对目标客户进行画像,从而更好地识别客户等等。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一种信任链,即通过信息的集合实现信任的集成,用链主企业存的信任盈余弥补上下游企业的信任赤字,推动构建链条企业的信用共同体。与传统金融相比,供应链金融摒弃了种种桎梏,实现了升级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转变。

一是主导者由商业银行向核心企业转变。与传统金融相比,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构建在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关系上,而不再仅仅是企业与银行的单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业务的“去中心化”。

二是参与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供应链金融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同时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更多非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拓展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渠道和服务触角,促进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账款的融通,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是企业信用数据由不确定向更多确定性转变。相较于传统金融基于过去的、静态的、历史的数据进行分析,供应链金融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整合各类数据信息,以更加丰富、真实、动态的数据作为支撑,使金融机构更精准地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信贷中存在的“贷你贷他、贷多贷少、贷早贷迟”的相对不确定性。

四是融资方式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转变。供应链金融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促成交易流程的在线化、交易数据的电子化、交易信息的集成化,降低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并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提供跨地域服务,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的精准性、包容性和安全性。

五是风控手段由依赖第二还款来源向更强调第一还款来源转变。供应链金融基于企业间的真实交易背景,通过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进行综合管理,精准测算链条企业的第一还款能力,将单一企业不可控的风险转化成为链条整体的可控风险,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认知,为以轻资产、流动资产为主要特征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打破因信息不对称、不完整所带来的风控难题,实现了对传统金融业务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的历史性突破。

六是担保方式由不动产抵押为主向动产质押为主转变。基于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加持,金融机构可以对动产的价值和状态有更好的监测和掌控,跳出了局限于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融资的传统思维,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进一步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功能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测算,2022年全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9.19万亿元。下一步,要继续发挥供应链金融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应有的功能和担当,按照“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十六字原则,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切实提升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质效。

(一)政策层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有关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意义,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措施,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和促进供应链金融健康规范发展。

(二)企业层面。链条企业要借助供应链金融努力打造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信用共同体,综合运用信用调剂手段,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用增级。同时,坚决避免链主企业通过拉长账期、强制摊派商业票据等形式,侵占上下游企业利益,既不能“客大欺店”无正当理由拖延向上游供应商回款,也不能“店大欺客”无偿占用下游经销商预付资金。更要防止链主企业成为上下游企业的“二银行”,将无成本占用的应付和预收款形成资金池,变相套利,损害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机构层面。“无风控不金融,无科技不监管”。银行要着力转变发展模式,在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基础上,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使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数字化、可视化、可信化和智能化,打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控难题。保险机构要积极稳妥推进信用保证保险等金融服务,为上下游企业获取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同时,要深化银保合作机制,根据链条企业实际需求,加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银保合作产品创新。

(四)技术层面。深入研究当前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制度因素和技术障碍,努力平衡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为链条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如,针对链条企业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开户标准不统一、不支持远程开户等问题,可探索试点批量远程开户;针对目前多数供应链金融产品存在大量线下授信管理流程的情况,可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增信及数据信息交互,简化对上下游企业的授信管理要求。

(五)监管层面。一方面,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科技赋能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造“以点成链、以链围圈、以圈织网”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建设,推动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根据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特点加强风险监管,依法打击各类打着金融创新旗号,违反供应链金融本质和风险管控要求的假创新、伪创新,严守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