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要闻> 【专家观点】商业车险市场化水平将更高

【专家观点】商业车险市场化水平将更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3-01-17 07:35

□邱剑 王皓

2023年1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3年全国4.17亿辆存量机动车的保险价格将会发生一些变化,车险保费最高可降价23.07%,最高可涨价11.11%。这是继车险综合改革和新能源车险改革之后,车险行业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将对车险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一、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定价基础的原则推进商业车险定价改革,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给市场更大的自由度,商业车险的市场化水平将会更高,车险行业向完全市场化又迈进了重要一步。扩大商业自主定价系数,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赔付率水平,使得险企降低成本和费用、去中介化更迫切,让利于人民。监管部门通过前线市场监管、后线管控,强化车险费率回溯监管,对于扰乱市场行为或亏损严重的业务将会进行一些指导,来确保车险市场理性稳定运行。

二、对于广大车主而言,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进一步放开,最重要的目的是鼓励车主合理用车、安全驾驶。对于驾驶习惯良好、行驶里程较少、风险低、多年未出险的车主,商业车险费率继续下降,保费更便宜,保费与风险更匹配。另外,对于高风险营运车辆,比如出租车、大货车、搅拌车这类风险较高的车辆,此前存在市场投保较难的现象,在保费适当上调的情况下,将更易获得风险保障。因此,无论是自主定价系数的下调和上调,目的都是为车主着想,更好地让利车主。

三、对于财险公司而言,本次调整使得险企的自主定价权限更大,方便车险定价更加精细化,可以更精准反映车辆风险的实际水平。从市场理论和保险理性角度看,放开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险企将会根据车辆的风险和自身经营能力给出合适的保费价格,重点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利润水平,而不是着重关注传统的业务规模和增长率,对保险市场的整体盈利水平影响不大。

(一)从过往的实务操作经验看,此次调整自主定价系数,使得财险公司在保费定价上有了更大的调整空间,车险市场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但市场刚经过了车险综合改革的体验,市场的理性竞争将继续占主导地位,整个市场在车险综改后靠近地板价的客户占比并不多,全局性的价格影响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对险企保费增长的负面影响有限。

(二)从险企经营的应对策略来看,自主定价空间的放大,意味着对定价能力要求更高,客户一车一价的范围可以拉到更大,险企会进一步强化定价能力建设,包括和外部第三方合作进行从人、从车的动态数据模型的共建。同时,将催生险企需要寻找新的立足点,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变,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从承保、理赔、日常运营、保中风控等角度进行降本增效,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车险的高质量发展。

(三)从险企的市场竞争规模走势看,车险市场“强者恒强”格局加剧。因为大型险企关于车险不同车型和渠道的承保数据量大,精算的数据基础更全面,各维度承保数据的定价更准确,品牌优势叠加规模效应下的价格竞争优势,使其优势明显;而中小型险企虽然摊子小、沟通和管理效率较高,经营更灵活、更自由,但定价模型搭建或检验、定价因子的甄别和选取上的能力较为薄弱,且无品牌竞争优势,因此,车险市场马太效应日益明显。

(四)从行业车险的盈利趋势看,控制赔付率将是较大挑战。过去3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车辆使用频率较小,车险承保风险降低,行业车险的赔付率明显下降,有些险企降低幅度甚至超过10%。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改变和宏观经济上行,车辆出行拥挤度上升,出险频率将恢复到正常水平,赔付率将会同比上升。对于低赔付高费用的地区,自主定价系数均值范围将会下调,但相应的手续费上限可能也会下调。整体上看,行业盈利空间将会有较大收缩,但头部险企盈利能力依然较强。因为大型险企续保率高,优质业务占比大,风险管理能力强,固定费用成本低。而中小型险企受限于规模因素,利润空间低于头部公司。

(五)从监管部门的监管动态看,自主定价系数的实施方案取决于各地方监管部门的规则。地方监管部门对车险市场的不同判断可能会带来地方市场竞争格局的差异,理性的市场环境下不会发生非理性的过度价格竞争“内卷”。因此,险企既要多与地方监管部门沟通,又要在市场竞争中注意行业协同。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改革对车险市场影响深远,是新形势下促进车险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邱剑系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研究员)